[发明专利]一种采用无线网络实时传输的农业园智能管理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60764.0 | 申请日: | 2012-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092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李国玉;金彦亮;缪林;华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泰传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418 | 分类号: | G05B19/418;G06K7/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436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用 无线网络 实时 传输 农业 智能 管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信息化管理领域,特别是推出了一种采用无线网络实时传输的农业园智能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农业生产是一个以自然生态系统为基础的人工生态系统,它远比自然生态系统结构简单,生物种类少,食物链短,自我调节能力较弱,易受自然气候、病虫害、杂草生长的影响。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很大程度上受自然环境的约束,因而应创造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才能取得较佳的经济效益。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有赖于森林、草原、水域等生态系统的支持、保护和调节。农业生态系统就其生产力来说应当比自然生态系统更高,因此除太阳光照外,还必须加入辅助能,如农机、化肥、农药、排灌、收获、运输、加工等,通过人类的劳动和管理,只有不断地调整和优化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才能以较少的投入,得到最大的产出。物联网作为推进产业信息化进程的重要战略,在实际发展中落实物联网于各个产业中的应用。利用物联网信息化方式进行农业经济运行监测,掌握农业生产与农业经济运行的动态,监测农业生产经营的成本收益变化,对农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分析。利用信息化为农业提供决策支持、生产经营服务,实现动态监测、先兆预警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的一种采用无线网络实时传输的农业园智能管理系统。
本发明是采用如下技术解决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采用无线网络实时传输的农业园智能管理系统,包括二维码识读器、RFID读写器(RFID即频射识别)、摄像头、GPS(全球定位系统)、传感器、主处理器电路模块、无线传输模块、移动通信网络和中心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维码识读器对贴有二维码标签的农作物进行扫描识别,所述的RFID读写器对贴有电子标签的农作物进行频射技术识别,所述的的摄像头采集农作物的视频信号并发送给所述的主处理器电路模块,所述的GPS采集农作物的地理位置并发送给所述的主处理器电路模块,所述的传感器采集农作物周围环境的信息并发送给所述的主处理器电路模块,所述的主处理器电路模块通过所述的无线传输模块采用所述的移动通信网络将采集的数据流发送给所述的中心服务器,所述的中心服务器接受采集的数据流,进行解码、播放,做出控制策略。
其中,所述的摄像头采集视音频信号并通过模数转换将视频信号转换为视频数据。
其中,所述的二维码识读器采集农作物的名称、型号、特性、价格信息。
其中,所述的传感器采集农作物周围环境的温度、湿度、压力和气体浓度。
其中,所述的主处理器电路模块对采集的信息进行编码,压缩成数据流。
其中,所述的通信网络采用无线通信技术。
其中,所述的通信网络采用有线通信技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施例中的一种采用无线网络实时传输的农业园智能管理系统的网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方案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采用无线网络实时传输的农业园智能管理系统,包括二维码识读器1、RFID读写器2、摄像头3、GPS4、传感器5、主处理器电路模块6、无线传输模块7、移动通信网络8和中心服务器9。所述的二维码识读器1对贴有二维码标签的农作物进行扫描识别,所述的RFID读写器2对贴有电子标签的农作物进行频射技术识别,所述的的摄像头3采集农作物的视频信号并发送给所述的主处理器电路模块6,所述的GPS4采集农作物的地理位置并发送给所述的主处理器电路模块6,所述的传感器5采集农作物周围环境的信息并发送给所述的主处理器电路模块6,所述的主处理器电路模块6通过所述的无线传输模块7采用所述的移动通信网络8将采集的数据流发送给所述的中心服务器9,所述的中心服务器9接受采集的数据流,进行解码、播放,做出控制策略。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采用无线网络实时传输的农业园智能管理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方案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方案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法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的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泰传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泰传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6076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