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合绝缘电线、其制备方法及用于该方法的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57766.4 | 申请日: | 2012-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686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韦云霞;谢明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同电线电缆科技(吴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02 | 分类号: | H01B7/02;H01B13/06;H01B13/30 |
代理公司: | 上海翼胜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8 | 代理人: | 翟羽 |
地址: |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绝缘 电线 制备 方法 用于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线电缆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复合绝缘电线、其制备的方法及用于该方法的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进步,一些电子产品如笔记型电脑、手机等需求越来越小型化,这就意味着里面的零部件也需要相应的减小体积,但其相关特性又要保证不变。因此,在有限的空间里只能不断的缩小零部件的尺寸。
在电子产品中,数据传输线占据的空间比较大,为了减小数据传输线占据的空间,一种方法是缩小导线的直径,另一种方法是降低绝缘皮的厚度。缩小导线的直径会导致导线电阻变大,影响数据信号的传输。因此,人们目前致力于降低绝缘皮的厚度,比如现在使用的LVDS内部连接线由于空间的限制及特性的要求绝缘皮有时需要控制0.05mm的厚度。在这种厚度下,若线材本身偏心控制不好或后续加工中受到外力的作用,很容易产生破皮从而导致短路。
图1A~C是现有技术的普通电线的横截面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A是单条导线的电线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图1B是7芯绞合导线的电线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图1C是19芯绞合导线的导体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A~C,绝缘皮1包覆导体2,导体2可以是单独的一个导线3,也可以是多个导线3绞合形成的绞合导体,比如图1B中的7个导线3绞合形成7芯绞合导体或图1C中的19个导线3绞合形成19芯绞合导体,所述导线3的材质可以是铜。在线材导体中,为了防止导线3氧化及为了后续加工容易,通常会在导线 3表面镀一层锡,形成镀锡层4。
如上文所述,在导体2的表面包覆有绝缘皮1,在所述绝缘皮1厚度较薄时,若线材本身偏心控制不好或后续加工中受到外力的作用,很容易导致绝缘皮1破裂,使得导体2暴露,从而带来线材短路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绝缘电线、其制备方法及用于该方法的装置,其优点是降低导线短路几率且漆包覆导线容易与绝缘层复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合绝缘电线,包括第一绝缘层和漆包覆导线,所述第一绝缘层包覆漆包覆导线,所述漆包覆导线包含导线,所述漆包覆导线进一步包括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二绝缘层涂覆在所述导线表面,所述第二绝缘层的构成材料包括155温度等级聚氨酯。
一种制备上述复合绝缘电线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采用烘烤的方式预热漆包覆导线;
预热后的漆包覆导线与第一绝缘层压合。
上述预热温度为70~80℃。
一种烘烤式加热装置,用于实施上述的预热工艺,包括中空的内腔及环绕内腔的侧壁,所述中空的内腔具有入口端和出口端,漆包覆导线从所述入口端输进入内腔,并从所述出口端离开内腔,在所述烘烤式加热装置的内腔中靠近侧壁的位置设置有加热部件。
所述内腔在靠近入口端和出口端的位置分别设置有若干个入口端辊轮和出口端辊轮,所述漆包覆导线从入口端输入后,依次在各入口端辊轮和各出口端辊轮之间往复缠绕,并从所述出口端传输出来。
所述加热部件为电阻丝加热部件或红外加热部件。
在侧壁与加热部件之间设置有吹风装置,该装置将加热部件产生的热量吹向内腔内部。
本发明复合绝缘电线在导线表面包覆绝缘材料,形成第二绝缘层,这样,当包覆在导体表面的第一绝缘层破裂时,第二绝缘层可以防止导线裸露在外,从而减少由于第一绝缘层过薄带来的导线裸露短路的问题。采用155温度等级的聚氨酯作为绝缘材料,与其他绝缘材料相比,使用该绝缘材料可以使包覆有绝缘材料的导线比较容易与第一绝缘层复合,且包覆有第二绝缘层的导线更容易镀锡。
附图说明
图1A~图1C是现有技术中普通电线的横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A~图2B是本发明复合绝缘电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3A是本发明复合绝缘电线阻抗测试图;
图3B是现有技术中普通镀锡电线的阻抗测试图;
图4是本发明复合绝缘电线的制备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烘烤式加热装置的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使用的模具治具装置的内部结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提供的复合绝缘电线、其制备方法及用于该方法的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说明。虽然本发明列举了几个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的实施并不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同电线电缆科技(吴江)有限公司,未经大同电线电缆科技(吴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5776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减震器缓冲机构
- 下一篇:一种基于数据统计学的关键绩效指标分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