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钻孔灌注桩进行基坑降水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57614.4 | 申请日: | 2012-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354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黄明利;张占程;张素英;魏玉明;裴书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19/10 | 分类号: | E02D19/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商泰律师事务所 11255 | 代理人: | 毛燕生 |
地址: | 100044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钻孔 灌注 进行 基坑 降水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钻孔灌注桩进行基坑降水的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世界各地大中城市都在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地下工程建设项目的数量和规模迅速增大,如高层建筑物的基坑、大型管线的深沟槽、地铁工程的车站深基坑等。这些地下工程施工多受地下水影响,因此施工降水成为保证施工安全的重要环节。
目前采用的管井降水都是单独钻孔施工降水井,当在卵石地层中进行地铁建设时,由于存在大粒径漂石,若采用旋挖钻机成孔,当遇到粒径大于200mm的卵石时就出现了扭矩增大,钻杆抖动加重,再向下开挖几米,钻机采用自动加压无法进尺,改为强制加压,钻杆反弹上浮,无法钻进。钻头提出后,斗内只有少量岩石碎块,同时钻头侧齿已崩角。改用全套管钻机钻孔时,采用了冲爪方式,噪音较大,且成本较大,所以在漂石地层进行钻孔是比较困难的。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降水效果好、成本低、能保证桩体安全,且突破了场地条件限制的利用钻孔灌注桩进行基坑降水的方法。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利用钻孔灌注桩进行基坑降水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开挖钻孔灌注桩桩孔,桩孔深度比设计深度超挖3~3.5m;在桩孔中吊装钢筋笼,以钢管或者槽钢将钢筋笼固定在桩孔孔口;
b)吊起管底用钢板焊封的滤水管置于桩孔孔口,滤水管管壁上包缠滤网,用夹板夹住滤水管上口,将夹板承落在桩孔孔口上;
c)起吊第一节井管与滤水管焊接,松开夹板,将第一节井管放入孔中,再用夹板夹住第一节井管上口,将夹板承落在桩孔孔口上;起吊第二节井管与第一节井管焊接,松开夹板,将第二节井管放入孔中,再用夹板夹住第二节井管上口,将夹板承落在桩孔孔口上;依次分段下入所有滤水管和井管,直至下到孔底,滤水管的长度与超挖深度相同;
d)沿井管外壁四周先后均匀连续填入豆石和细沙;将钢筋笼子放下,浇筑混凝土;
e)用绳索将电缆绑在抽水管上,将水泵下入到距孔底1~1.5m的位置,然后将水泵用钢丝绳吊住放置在井口。
其中,
所述的步骤c)中:井管内径为150mm,滤水管采用桥式降水专用滤水管,长度与桩孔超挖深度相同。
所述的步骤d)中:浇筑混凝土时,塌落度低于14cm。
所述的步骤d)中:豆石填至低于滤水管上沿30cm处,细沙填至滤水管上沿。
所述的步骤e)中:水泵用两层密目网缠绕。
所述的步骤e)中:水泵选取150QJ32-42型水泵。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利用钻孔灌注桩进行基坑降水的方法实现了钻孔的一孔二用,避免了管井本身钻孔的施工,减少了施工程序,降低了施工成本,而且避免了成孔噪音,减少了对交通的干扰,社会效益较好,特别适用于成桩困难或者场地不具备降水条件的工程。
附图说明
当结合附图考虑时,通过参照下面的详细描述,能够更完整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以及容易得知其中许多伴随的优点,但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其中:
图1为本发明利用钻孔灌注桩进行基坑降水的方法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阐述。图1为本发明利用钻孔灌注桩进行基坑降水的方法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利用钻孔灌注桩进行基坑降水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开挖钻孔灌注桩桩孔9,桩孔9深度比设计深度超挖3~3.5m;超挖的深度主要是用于后续步骤填充豆石和细沙;在桩孔9中吊装钢筋笼10,以钢管或者槽钢将钢筋笼10固定在桩孔9孔口;
b)吊起管底用钢板焊封的滤水管6置于桩孔9的孔口,滤水管6的管壁上包缠滤网,用夹板夹住滤水管上口,将夹板承落在桩孔9孔口上;
c)起吊第一节井管3与滤水管6焊接,松开夹板,将第一节井管3放入孔中,再用夹板夹住第一节井管3上口,将夹板承落在桩孔9孔口上;起吊第二节井管3与第一节井管3焊接,松开夹板,将第二节井管3放入孔中,再用夹板夹住第二节井管3上口,将夹板承落在桩孔9孔口上;依次分段下入所有滤水管6和井管3,直至下到孔底,滤水管6的长度与超挖深度相同;其中,井管3内径为150mm,滤水管6采用桥式降水专用滤水管,长度与桩孔超挖深度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交通大学,未经北京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5761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