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碳纤维表面的化学镀铜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56693.7 | 申请日: | 2012-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610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赵晴;张传波;杜楠;刘刚;王帅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昌航空大学 |
主分类号: | D06M11/83 | 分类号: | D06M11/83;C23C18/40;D06M101/40 |
代理公司: | 南昌洪达专利事务所 36111 | 代理人: | 刘凌峰 |
地址: | 330000 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碳纤维 表面 化学 镀铜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材料表面快速化学镀铜工艺,尤其涉及一种碳纤维表面的化学镀铜方法。
背景技术
碳纤维由于具有比强度高、比模量高、耐高温等优良性能,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是由于近年来生产工艺的改善,大大降低了其生产成本,使之成为复合材料中主要的增强材料。但在与金属基体复合时, 碳纤维与金属熔体湿润不良,欲改善碳纤维与基体的润湿性,提高界面结合力,必须要对碳纤维表面进行金属化处理。铜具有很多良好的物理化学特性,且可进行化学镀覆,所以在碳纤维表面镀覆一层铜使得碳纤维表面金属化。然而在碳纤维表面化学镀铜前,必须进行前处理。目前碳纤维前处理都是经敏化活化后化学镀铜,工艺繁琐,成本高,生产效率低。继而研究碳纤维更简单的前处理工艺,能显著的提高生产效率。
目前绝大多数化学镀铜溶液的沉积速度在1~6μm/h范围内,镀速超过6.0μm/h其溶液的稳定性较差,沉积层的质量不好。要提高碳纤维表面化学镀铜的速度,同时保证镀液的稳定性高,这就需要快速、性优的化学镀铜新体系以满足市场需求,而提高化学镀铜的速率显得十分重要。在此期间,专家们对提高化学镀铜的沉积速度进行了研究,找到了一些镀覆速度高达25~150μm/h的高速化学镀铜方法,这一速度与电镀铜的速度相当。这种高速化学镀铜的溶液已在试验室研制出来。但是,由于在维持沉积速度和稳定性方面,以及延长化学镀铜时间时其沉积层的质量方面都存在困难,还未见实际运用。因此,简单的前处理工艺和快速化学镀铜,使得碳纤维表面快速化学镀铜有直接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碳纤维表面的化学镀铜方法,采用该工艺可在碳纤维表面得到完整细致的铜镀层,碳纤维的前处理工艺简单,在碳纤维表面上镀速达到8.0μm/h以上,且镀层色泽光亮,结合力良好。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主要工艺步骤来实现的,其工艺步骤为:
(1)碳纤维除胶膜:为除去碳纤维表面胶膜,采用索氏提取器除去碳纤维表面一层胶膜。在索氏提取器中, 用1∶1的乙醇丙酮溶液和环已酮分别回流洗涤碳纤维各10-12h,取出碳纤维于80℃烘干至恒重备用。
(2)稀酸浸泡:碳纤维表面胶膜除净后,用所需形状的夹具分散一束碳纤维,确保每一根碳纤维能被酸浸蚀,夹具加好放入到稀酸中浸泡。稀酸为体积分数10-40%的硝酸,浸泡时间5-10 min。
(3)化学镀铜;在碳纤维上化学镀铜,可以改善碳纤维与其他基体的润湿性,提高其界面结合力。化学镀铜工艺的基本参数为氯化铜8-10g/L、乙二胺四乙酸25-30g/L、甲醛12-16mL/L、氯化镍1.5-2g/L、三乙醇胺3-4mg/L、2.2’-联吡啶1-3mg/L、1.10-菲啰啉1.5-2mg/L、聚乙烯亚胺5-10mg/L,槽液pH值为12~12.5,槽温为50-65℃,时间30min。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能在碳纤维表面上快速的形成铜层,在碳纤维上的镀速能达到8μm/h,因此可以满足不同厚度的要求,镀层均匀、细致光亮、结合力良好。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1)碳纤维除胶膜:将碳纤维放在索氏提取器中, 用1∶1的乙醇丙酮溶液和环已酮分别回流洗涤碳纤维各10h,取出碳纤维于80℃烘干至恒重备用。
(2)稀酸浸泡:碳纤维表面胶膜除净后,用所需形状的夹具分散一束碳纤维,确保每一根碳纤维能被酸浸蚀,夹具加好放入到稀酸中浸泡。稀酸为体积分数10%的硝酸,浸泡时间10 min。
(3)化学镀铜;浸泡好的碳纤维清洗后,放在如下的化学镀铜槽液中,槽液的基本参数为:
氯化铜 8g/L
乙二胺四乙酸 30g/L
甲醛 16mL/L
氯化镍 2g/L
三乙醇胺 4mg/L
2.2’-联吡啶 3mg/L
1.10-菲啰啉 1.5mg/L
聚乙烯亚胺 10mg/L
槽液pH值为 12-12.5
槽温为 50-65℃。
时间 30min
(5)后处理:化学镀铜后的碳纤维,清洗完后,要放在炉温80℃,烘烤10分钟。碳纤维表面的水分烘干后,取出观察镀层外观,进行性能测试。
实施例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昌航空大学,未经南昌航空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5669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物联网家电系统
- 下一篇:一种穿针器及其使用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D06M 对纤维、纱、线、织物、羽毛或由这些材料制成的纤维制品进行D06类内其他类目所不包括的处理
D06M11-00 用无机物或其配合物处理纤维、纱、线、织物或这些材料制成的纤维制品;和机械处理相结合的处理,如丝光
D06M11-01 .用氢、水或重水;用金属氢化物或其配合物;用硼烷、二硼烷、硅烷、二硅烷、膦、二膦、、二、胂、二胂或它们的配合物
D06M11-07 .用卤素;用氢卤酸或其盐,用氧化物或卤素的含氧酸或其盐
D06M11-32 .用氧、臭氧、臭氧化物、氧化物、氢氧化物或过化合物;从具有两性元素—氧键的阴离子衍生的盐
D06M11-51 .用硫、硒、碲、钋或其化合物
D06M11-58 .用氮或其化合物;如硝酸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