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玻璃体内注射专用针头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54067.4 | 申请日: | 2012-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848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周强;卢弘;华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周强 |
主分类号: | A61F9/007 | 分类号: | A61F9/00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2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玻璃 体内 注射 专用 针头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其特征是一种医用玻璃体内注射专用针头系统。
背景技术
玻璃体内注射是一种经眼睫状体平坦部穿刺眼球壁进入玻璃体,并向玻璃体内注射药物的技术,主要应用于眼科临床治疗眼内炎、眼底病、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内眼疾病的治疗。玻璃体内注射具有局部用药,用药量少,药物直接作用于病灶,避免药物全身反应等优点。
玻璃体内注射是眼科常用技术之一,尤其是对黄斑水肿和视网膜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水平的改善,占据不可逆性致盲眼病谱前两位的老年黄斑变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病率明显增高。为治疗该类疾病所导致的黄斑水肿和视网膜脉络膜新生血管,新型糖皮质激素和新生血管抑制剂的眼内局部应用日趋常规化,而玻璃体内注射是目前该类药物眼内局部应用除手术之外的唯一有效途径。
玻璃体内注射技术操作指南建议使用长度为1/2in(12.7mm)-5/8in(15.875mm)25G-30G的针头,成人在角膜缘后3.5mm-4mm,儿童在角膜缘后2.5mm处,用上述注射针头刺入眼球,针头垂直指向玻璃体腔中央,缓慢注入药液。但因为无法直视注射针头在眼内的操作过程,导致使用普通针头存在潜在风险与不便:普通针头进入眼内长度无法量化只能人为估算,入眼长度过深易造成对侧视网膜刺伤,过浅则导致药物堆积于前玻璃体,造成后部视网膜病灶区药物浓度过低而降低疗效,房角和晶状体处药物浓度过高而易导致药物性晶体混浊和高眼压;注射角度难以量化只能人为估算,角度过度偏差容易导致晶体及视网膜的刺伤;针尖针眼位置无法确定,无法保证注射药物时药物弥散的方向;每次注射需专门配备眼科圆规,以便准确标记注射位置,多次使用需反复消毒灭菌。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医用玻璃体内注射专用针头系统,可以有效解决常规针头用于玻璃体内注射存在的问题,提高玻璃体内注射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由注射针头、针头套、可调式固定托组成;注射针头针梗上标示长度刻度标记;针头套上标示长度刻度标记;与之配套使用可调式固定托,可垂直固定于针梗上,侧面观呈弧形贴合眼球表面,固定托上标示长度刻度标记。
所述针头为25G-30G针头,长度为1/2in(12.7mm)-5/8in(15.875mm)。
所述针头自针尖至针梗6mm处起,每隔2mm标示刻度标记。
所述针头套顶端有明显突起标记,自突起顶端中心位置至针套末端直线距离2.5mm、3.5mm、4mm处标示刻度标记。
所述可调式固定托初始开合状态正面呈“Y”形,闭合后状态正面观呈长条“|”形,“Y”形中心点到固定托最远端直线距离均为4mm。
所述可调式固定托初始状态呈开合的两部分,宽度为非开合部分的1/2。
所述可调式固定托初始状态呈开合的两部分,内侧相对面呈锁扣形状,闭合后可相互紧密咬合。
所述可调式固定托初始状态呈非开合的部分,从“Y”形中心点到非开合的部分最远端直线距离2.5mm、3.5mm处标示刻度标记。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带刻度针梗和固定托的配套使用,确保操作者在术前即量化了注射针头进入眼内的有效长度,保证了穿刺针进入眼球后尤其是注射时与眼球壁的垂直角度和有效深度,同时使操作者在非直视状态下明确了注射针头针眼的方向。一次性带刻度针头套的配套使用,免除了玻璃体注射操作时反复消毒眼科圆规器械的步骤,避免了潜在的交叉感染。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附图1为玻璃体内注射专用针头系统的配套针头套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玻璃体内注射专用针头系统的配套针头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玻璃体内注射专用针头系统与之配套使用的可调式固定托初始开合状态正面观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玻璃体内注射专用针头系统与之配套使用的可调式固定托闭合状态正面观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玻璃体内注射专用针头系统与之配套使用的可调式固定托闭合状态侧面观结构示意图。
附图6为使用玻璃体内注射专用针头系统行玻璃体内注药前用配套针头套确定注射位置的示意图。
附图7为使用玻璃体内注射专用针头系统行玻璃体内注药时的示意图。
图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周强,未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周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5406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