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强制曝气的河道净化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53426.4 | 申请日: | 2012-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837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陈凯华;潘建通;张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博汇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4 | 分类号: | C02F3/34;C02F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02 北京市朝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强制 河道 净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净化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强制曝气的河道净化装置,属于水处理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在国内为对于河流污染的治理研究主要集中在污染控制方面,对流域内的企业及排污单位加强管理,改进生产工艺,减少向受纳河流水体的排污,而实现河流水体的清洁。对于已经受到严重污染的河流水体,多采用向水体充氧的方式和丁坝主体添加填料的方式来净化水体。
向水体中充氧,可以解决充氧段河流水体的水质发黑发臭的问题,但是对于河流水体中的COD、氨氮、总氮、总磷等污染物,没有能都实现根本的去除,在充氧段的下游又会出现水质的恶化,主要是因为向水体充氧的充氧段微生物能够生长降解水体中的污染物,但由于河流水体流动,使得微生物随水体流动,微生物流失。
丁坝主体添加填料的方式来净化水体,解决了充氧方式的微生物流失问题,但其改变了河流水体的流向流速,不利于水体中氧的溶解,降低了水体中的溶解氧,不利于污染物的去除。
以上所诉方法虽能降解河流水体中部分污染物,但是由于起自身方法的缺陷不能够快速有效实现河流水体的净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河道复氧微生物流失和丁坝填料复氧困难的缺陷,提出一种强制曝气的河道净化装置。
本发明通过浮筒和支撑框架为组合填料提供支撑,使得微生物附着在组合填料上,解决微生物随水体流动的流失问题。通过强制曝气为附着的微生物降解河流水体的污染物所需要的足够的溶解氧,同时为河道复氧。该装置由浮筒、支撑框架、配重、组合填料、曝气装置、风机、牵引绳索组成,整个装置由四根牵引绳索固定并漂浮在河道中间;整个装置宽度是河道宽度的0.1~0.6倍、高度为河道断面深度的0.3~0.9倍、单体长度为5~10 m;浮筒安装在支撑框架上方,配重安装在支撑框架下方;浮筒可以为发泡塑料、焊接中空钢桶或充气袋,密度不大于150kg/m3;支撑框架由不锈钢方管焊接而成,方管边长为50~100mm,壁厚为2~5mm;支撑框架内填充组合填料,填充比为40%~80%,组合填料直径为Φ100~250mm,填料间距为50~150mm,组合填料上下端固定在支撑框架上;配重可以为钢筋混凝土块或沙袋,配重质量不小于整个装置质量的30%;曝气装置可以为穿孔管、曝气管、曝气软管或曝气盘,工作水深为1~5m,通气量为1~6m3/(m·h),压力损失不高于3500Pa;风机可以为漩涡风机、罗茨风机或离心风机,出气压力约为15000~65000Pa,可以安装在装置顶部,也可安装在河道岸边的风机房内;牵引绳可以为不锈钢丝绳或尼龙绳,牵引绳直径5~10mm,一端固定在支撑框架的顶角上,一端固定在河道岸边的固定物上。
该河道净化装置适用于河道流动水体的水质净化,该净化装置结构简单、便于实施、运行稳定,见效迅速。
附图说明
图1一种强制曝气的河道净化装置立面示意图,其中1.浮筒、2.支撑框架、3.配重、4.组合填料、5.曝气装置、6.风机、7.牵引绳索、8.河岸固定物。
图2一种强制曝气的河道净化装置平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行阐述:
请参见图1和2,图1是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强制曝气的河道净化装置立面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强制曝气的河道净化装置平面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博汇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博汇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5342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