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移开式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53131.7 | 申请日: | 2012-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966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陈信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逸酒轩投资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B11/167 | 分类号: | H02B11/167;H02B11/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135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开 交流 金属 封闭 开关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开关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移开式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移开式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装置一般包括手车室、母线室、电缆室以及低压室,各部分之间结构紧凑,母线绝缘效果不佳,过电压保护、接地、闭锁、手车推进等方面技术参差不齐,容易产生安全隐患。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移开式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装置。其具有如下文所述之技术特征,以解决现有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移开式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装置,它能提高柜体的防护等级,防止事故蔓延,并降低因操作失误引起的各种意外。
本发明移开式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装置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移开式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装置包括柜体、设置在柜体上的一对吊环、小母线室盖环、仪表室门、手车室门及母线套管,所述的一对吊环分别设置在所述的柜体的顶角上,所述的小母线室盖环、仪表室门及手车室门分别由上至下依次设置在所述的柜体的前端,所述的母线套管设置在所述的柜体的侧边。
上述的移开式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装置,其中,所述的小母线室盖环、仪表室门及手车室门分别通过金属铰链与所述的柜体活动连接。
上述的移开式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装置,其中,所述的手车室门上还设有一模拟母线圈。
上述的移开式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装置,其中,所述的柜体为钢板弯制、喷塑后用螺栓组装而成。
上述的移开式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装置,其中,所述的柜体内分别设有手车室、母线室、电缆室、继电器仪表室及小母线端子室;所述的母线室设置在所述的柜体的后方上端,所述的电缆室设置在所述的柜体的后方下端,位于所述的母线室的下方,所述的手车室设置在所述的柜体的前端,所述的继电器仪表室设置在所述的柜体的前方上端,位于所述的手车室的上方,所述的小母线端子室设置在所述的继电器仪表室内,位于所述的继电器仪表室的上端。
上述的移开式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装置,其中,所述的手车室、母线室、电缆室、继电器仪表室及小母线端子室之间设有金属隔板。
上述的移开式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装置,其中,所述的母线室内设有复合绝缘的母线;所述的柜体内的各相间及连接头配有用阻燃材料注塑而成的绝缘套。
上述的移开式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装置,其中,所述的电缆室装有接地开关、过电压保护装置。
上述的移开式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装置,其中,所述的手车室内设有断路器手车,所述的断路器手车设有丝杆传动推进机构。
本发明移开式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装置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
1、本发明移开式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装置由于设有复合绝缘的母线及母线管套,能有效防止事故蔓延,同时对母线起到辅助支撑作用。
2、本发明移开式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装置由于设有丝杆传动推进机构的断路器手车,能减少误操作引起的意外事故,锁定功能安全可靠。
以下,将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做进一步的说明,然而实施例仅是本发明可选实施方式的举例,其所公开的特征仅用于说明及阐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附图说明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可参照本说明书援引的以供参考的附图,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移开式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装置的正视图。
图2是本发明移开式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装置的侧面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和发明内容所公开的内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所述。
请参见附图1所示,本发明移开式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装置包括柜体1、设置在柜体1上的一对吊环2、小母线室盖环3、仪表室门4、手车室门5及母线套管6,所述的一对吊环2分别设置在柜体1的顶角上,所述的小母线室盖环3、仪表室门4及手车室门5分别由上至下依次设置在柜体1的前端,所述的母线套管6设置在所述的柜体1的侧边。
所述的小母线室盖环3、仪表室门4及手车室门5分别通过金属铰链7与柜体1活动连接。所述的手车室门5上还设有一模拟母线圈5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逸酒轩投资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逸酒轩投资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5313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