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模具自动取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52114.1 | 申请日: | 2012-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279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汪守峰;韦青松;张小军;郑志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凯邦电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7/22 | 分类号: | B22D17/22 |
代理公司: | 合肥诚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9 | 代理人: | 汤茂盛 |
地址: | 230088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具 自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自动化技术应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取出电机铸铝转子压铸件的模具自动取件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使用冷室压铸机加工电机转子过程中,工作人员将待压铸电机转子放入压铸机内并操作压铸机执行铸铝操作,完成后压铸模具顶出机构即将压铸完成的电机转子从模具内顶出,最终进入取件工序。现有的取件方法中,其一是当转子从模具内顶出时,依靠人工手持托盘伸到呈开启状态的模具内接住转子,往往存在以下缺陷:首先,操作节拍长,每次均需人工操作,工作效率低;其次,每个电机转子均为压铸件,重量较大,而每次操作人员还需伸长手臂将接盘探入压铸机内进行取件,对人体负荷极重,劳动强度大,同时,铸铝后的电机转子本身残存的作业温度较高,导致作业区域温度高,这都给工作人员的实际操作带来困难;最后,由于每次均依靠人工探入压铸机内进行取件操作,安全性低,极易出现工伤事故,这些都为工作人员带来极大困扰。目前也有些取件方法为,在其进行铸铝操作后,依靠模具顶出机构直接顶出并使电机转子坠落至压铸机底部收集区;然而,由于本身压铸件质量较大,而压铸后的转子铝环质地较软,其转子经跌落后表面铝环容易变形,导致其成品率极低,极大的影响了实际产品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模具自动取件装置,其工作效率高且安全性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模具自动取件装置,包括用于接件的托盘单元以及用于导向托盘单元动作方向的导向单元,所述取件装置还包括用于推送托盘单元沿导向单元的导向方向作往复直线运动的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具有两种位置状态,其中之一为推送托盘单元沿导向单元行进至工件预定的下落路径处,另一个位置状态为上述接件动作完结后带动托盘单元回复至初始位置处。
本发明的主要优点在于:采用机械化取件,在机器开模后,本发明即可自动探入机器内进行取件操作,待其取出后再人工对其托盘单元内工件进行转移即可,整体结构简单且操作方便快捷,操作人员无需重复进入机器内部接件,杜绝了由此引发的安全隐患的发生,其操作安全性得到极大保障;同时,由于摒弃了传统的人工接件操作而使用机械化取件,从而可代替人工实现其连续作业,较之传统方式而言其工作效率显然更高,设备工作可靠稳定。
附图说明
图1和图3是本发明的取件状态工作示意图;
图2为图1的I部分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发明取件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6是本发明的初始位置状态下工作示意图;
图7为图6的II部分局部放大图;
图8为本发明初始位置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模具自动取件装置,包括用于接件的托盘单元10以及用于导向托盘单元10动作方向的导向单元20,所述取件装置还包括用于推送托盘单元10沿导向单元20的导向方向作往复直线运动的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具有两种位置状态,其中之一为推送托盘单元10沿导向单元20行进至工件预定的下落路径处,另一个位置状态为上述接件动作完结后带动托盘单元10回复至初始位置处,实际如图1-8所示。
其具体结构如图1-8所示,实际工作流程为:当本发明处于初始位置也即图5-8所在原始状态时,其托盘单元10与压铸机模块的动作路径间处于避让位置,此时,压铸机合上动模块a并进行工件压铸操作,当压铸完成,压铸机动模块a开启,驱动单元推送托盘单元10沿导向单元20行进至工件预定的下落路径处,压铸模具顶出机构即将压铸完成的电机转子从动模块a内顶出,最终落入托盘单元10内,托盘单元10完成接件操作后,驱动单元再次启动并带动托盘单元10回复至初始位置处,具体如图1-4所示。本发明采用上述机械化取件,操作人员只需待其取出工件后再人工对其托盘单元10内工件进行转移即可,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得到极大降低,较之传统方式而言其工作效率显然更高;其整体结构简单且操作方便快捷,操作人员无需重复进入机器内部接件,也杜绝了由此引发的安全隐患的发生,其操作安全性更是得到极大保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凯邦电机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凯邦电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5211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