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模具自动取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52114.1 | 申请日: | 2012-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279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汪守峰;韦青松;张小军;郑志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凯邦电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7/22 | 分类号: | B22D17/22 |
代理公司: | 合肥诚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9 | 代理人: | 汤茂盛 |
地址: | 230088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具 自动 装置 | ||
1.一种模具自动取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接件的托盘单元(10)以及用于导向托盘单元(10)动作方向的导向单元(20),所述取件装置还包括用于推送托盘单元(10)沿导向单元(20)的导向方向作往复直线运动的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具有两种位置状态,其中之一为推送托盘单元(10)沿导向单元(20)行进至工件预定的下落路径处,另一个位置状态为上述接件动作完结后带动托盘单元(10)回复至初始位置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件装置包括驱使托盘单元(10)产生转动及定位动作的限位单元,所述托盘单元(10)与驱动单元间构成可转动式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取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单元(10)与驱动单元间构成合页式配合,其铰接边位于托盘单元(10)上的其行进方向的前端位置处,所述限位单元包括用于限定托盘单元(10)开合倾斜角度的限位部(40),所述限位部(40)始终位于托盘单元(10)的下方位置处,所述限位单元还包括用于托撑托盘单元(10)并使其呈水平布置的托架部(70),所述托架部(70)位于托盘单元(10)的行进路径上,其高度低于其铰接边高度且高于其限位部(40)高度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取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部(70)为压铸机动模块的下部导向柱,所述限位部(40)为水平限位销,所述限位部(40)布置于导向单元(20)的相对压铸机动模块的另一侧位置处。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取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单元(10)呈料斗状,其料斗口位于其铰接边的另一端位置处,其铰接边水平布置且其长度方向垂直其行进方向设置,所述托盘单元(10)最大倾斜角度为15度。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取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包括动力源(31)以及连接动力源(31)与托盘单元(10)间的连接杆臂(32),所述动力源(31)驱动连接杆臂(32)作往复直线运动,所述连接杆臂(32)外形呈“L”形且其“L”形构成平面平行其行进方向设置,其“L”形的竖直段固定于动力源(31)输出端上,其平直段的端部位置处呈叉状水平向前顺延并构成音叉状结构(32a),所述所述托盘单元(10)的盘面轮廓与音叉状结构(32a)所围合而成的区域形状相吻合,音叉状结构(32a)的顶端部与托盘单元(10)间构成合页式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取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源(31)为无杆气缸,所述限位部(40)固定于连接杆臂(32)上的音叉状结构(32a)的一侧叉臂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取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还包括用于连接杆臂(32)的竖直段与导向单元(20)间的过渡块(33),所述过渡块(33)呈四方块状,其一侧板面固定于连接杆臂(32)的竖直段板面上,其板体上开设有供导向单元(20)穿过的导向孔(33a),所述导向单元(20)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导向杆,所述导向孔(33a)与导向杆间构成导轨式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取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单元(20)设置于工作台架(50)上,所述工作台架(50)呈方框状且在其上的位于过渡块(33)预定行程两端处均设置有与压铸机控制系统装置相连接的限位传感器(51、52)。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取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块(33)上沿铅垂方向开设有腰形孔(33b),所述连接杆臂(32)与过渡块(33)间螺栓连接,所述取件装置还包括用于固定工作台架(50)的固定架(60),固定架(60)外形呈框架状,其位于上方位置处的水平框架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腰形安装孔(61),所述工作台架(50)上部框架的与其配合处相应设置有螺栓孔,所述工作台架(50)与固定架(60)间构成螺栓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凯邦电机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凯邦电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5211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