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氨氮废水处理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51165.2 | 申请日: | 2012-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838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潘家兴;杨昌力;尚凯;吴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绿色环保设备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贵阳东圣专利商标事务有限公司 52002 | 代理人: | 于俊汉 |
地址: | 550002 贵州省贵阳***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氨氮 废水处理 方法 | ||
1. 一种高氨氮废水处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是由机械格栅槽、隔油池、调节池、碳源罐、高效组合气浮、CASS反应器、罗茨鼓风机、CASS回流泵、中间水池、MBBR接触氧化池、二沉池、碱罐、监护池、事故池、集泥池及污泥压滤系统组成,并辅以pH、COD、NH3-N、液位计、MLSS、DO、ORP在线监测仪,正常生产状况下的高氨氮废水来自生产装置区各工序的生产废水,先流经机械格栅槽,去除大的漂浮物和较大的颗粒;后进入隔油池进行初步除油,在隔油池中设置滗油管,将浮油滗出;出水进入调节池,在调节池中设置有潜水搅拌机连续搅拌,使原水充分混合均匀,通过潜水泵将废水送入高效组合气浮除石油类和SS,出水再进入CASS反应器处理,在CASS反应器中进行进水、曝气、沉淀、滗水、闲置、混合液回流工序完成一个周期,进水阶段在CASS反应器的预反应区自动启动潜水搅拌机搅拌,与主反应区回流泵回流的混合液进行厌氧+缺氧反应,利用进水中的碳源进行反硝化反应将硝态氮转化为氮气从水中逸出,此时应维持DO在0.5~1mg/l之间,预反应区的混合液进入主反应区进行曝气好氧阶段,通过好氧微生物降解有机物,通过硝化反应将氨氮转化为亚硝态氮、硝态氮,由于硝化反应消耗碱度,需通过碱罐补充碱液,以便于硝化反应的顺利进行,pH在线监测仪与碱罐进行连锁,当CASS反应器主反应区的pH低于7.0时,补充碱液,此时控制曝气阶段中DO≥2.0mg/L,DO在线监测仪与罗茨鼓风机的变频器连锁,达到保证DO的浓度以及节能省耗之目的,ORP在线监测仪是用作判断好氧阶段的氧化还原能力,即CASS反应器对COD(BOD5)和NH3-N(TN)的处理能力;在沉淀阶段进行固液分离;在滗水阶段,通过滗水器排水到中间水池;在闲置阶段,当MLSS在线监测仪的浓度大于8000mg/L时,自动打开液动排泥角阀进行排泥,排入集泥池,污泥通过压滤脱水处理,滤饼外运填埋或用作绿化的营养土,压滤水返回调节池再处理;CASS反应器排水进入中间水池;中间水池中的水通过提升泵送入MBBR接触氧化池再进一步的进行硝化与反硝化反应脱氮,和CASS反应器同理,鼓风机供氧, pH和DO控制MBBR接触氧化池中的碱度和DO的浓度;MBBR接触氧化池出水进入二沉池进行固液分离,剩余污泥排入集泥池,上清液排入监护池,在监护池中COD、NH3-N在线监测仪的监控下,达标则外排,否则将自动启动监护泵送回调节池再处理,另外在调节池设有PH、COD、NH3-N、液位计在线监测仪,控制来水中的PH、COD、NH3-N,当NH3-N超过设计值(大于500mg/L)时,通过超越管道切换输送至事故池存储后,再通过事故泵小流量的输送到调节池再处理;在调节池中当COD高氨氮工业生产废水中的碳源较少,需保证调节池中C/N≥3较低时,打开碳源罐出口的电动阀门投加碳源进入调节池,保证反硝化反应所消耗的碳源,控制出水中的TN浓度,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脱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氨氮废水处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本处理方法主要控制点是原水COD、NH3-N(TN)、石油类,以及 CASS反应器和MBBR接触氧化池中pH和DO浓度的控制:1、当调节池中的NH3-N大于500mg/L时,自动启动污水提升泵切换至事故池暂存,后从事故池少量的输送至调节池再处理; 2、碳源的投加,由于合成氨工业生产废水中的碳源较少,当CASS反应器中混合液的C/N<3时,消化和反硝化效率降低,出水的水质也将得不到保证,故须设置碳源罐,在调节池C-102中自动或人工定时投加;3、碱液的投加,由于硝化反应消耗碱度,当CASS反应器和MBBR接触氧化池进行硝化反应时,pH在线监测仪数值低于7.0时,就需从碱罐补充碱液;4、本处理方法的主要污染物为NH3-N(TN)、COD(BOD5)、SS和石油类,在生化前须隔油+气浮的方法先除去石油类,降低其对后续生化处理的影响;生化法除NH3-N(TN)的原理是硝化与反硝化,通过硝化反应将氨氮转化为亚硝态氮、硝态氮,再通过反硝化反应将硝态氮转化为氮气从水中逸出,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脱氮,硝化反应由硝化细菌微生物进行,需要好氧环境DO≥2.0;反硝化反应由反硝化细菌微生物进行,需要在缺氧的环境下进行,此时应维持DO在0.5~1mg/l,并且消耗碳源COD/BOD,生物脱氮就是创造生物硝化和反硝化的处理环境,让相应的微生物保持高的活性,实现NH3-N(TN)和COD(BOD5)的去除,严格控制以上4点,出水中的COD、BOD5、SS、NH3-N、TN、石油类等水质均达到或优于国家《合成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458-2001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绿色环保设备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贵州绿色环保设备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51165.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