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3D影像喷印装置及其3D喷印校正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49945.3 | 申请日: | 2012-0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870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陈智忠;陈智凯;奚国元;赖忠延 | 申请(专利权)人: | 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41J2/01 | 分类号: | B41J2/01;B41J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喻学兵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市***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影像 装置 及其 校正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系关于一种喷印装置,尤指一种3D影像喷印装置及其3D喷印校正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今多媒体科技及影像技术的发展,可带给人们立体视觉效果的立体(3D)影像已逐渐普及,除广泛应用于大型的投影系统(如电影院或商用、家用投影系统)、显示器(如电视、电脑等)、可携式电子装置(如PDA、手机)等影像装置外,更可于特殊设计的3D喷印媒介上喷印影像,以取代传统的平面二维喷印影像。
3D影像主要的成像原理是透过左右眼分别接受不同的影像,进而迭合形成立体影像。一般常见的3D影像技术是借由使用者配戴一立体滤镜眼镜,使左、右两眼透过立体滤镜眼镜接收到左、右两不同影像,进而于大脑中迭合为立体影像,然此方式须让使用者配戴立体滤镜眼镜,十分不便利。另一种方式系为裸视3D,即于特殊设计的3D喷印媒介上喷印立体影像,借由具有特殊柱状菱片沟痕的3D喷印媒介的折射影像,让使用者的左、右两眼分别接收到具有微幅视角差异的影像光束,进而将两不同的影像光束于大脑中迭合为立体影像,此种裸视3D影像由于不需借助其他辅助道具,较为便利的因素,因而更为一般大众所喜爱。惟,该特殊设计的3D喷印媒介通常系为具有凹凸刻痕设计的特殊柱状菱片媒介,由于其非光滑、平整的表面,故要在其上喷印影像时难度更高,若该3D喷印媒介于喷印作业中因设置不正而产生歪斜偏移的情形,则其喷印出的影像很可能会无法迭合为3D影像,进而导致打印失败,并增加打印成本。
有鉴于此,如何发展一种可精准校正3D喷印媒介的3D影像喷印装置及其3D喷印校正方法,以改善上述习用技术缺失,实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3D影像喷印装置,以精准校正歪斜偏移的3D喷印媒介,以改善已知技术中因3D喷印媒介设置不正、产生歪斜而导致其3D影像打印失败,进而增加打印成本的缺失。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3D喷印校正方法,透过至少一传感器以对应感测3D喷印媒介上的至少一标记,进而运算出其偏斜角度,并透过旋转机构带动托盘以进行偏转校正,借此以达到使3D喷印媒介准确校正为与其打印方向垂直的端正位置,并可透过原点标记定位而进一步达到准确定位的功效。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较广义实施态样为提供一种3D影像喷印装置,包括:本体,至少包括:托盘,用以承载3D喷印媒介;至少一传感器,用以感测3D喷印媒介上的至少一标记;旋转机构,其系与托盘连接;以及打印模块,其喷印于3D喷印媒介上;其中,至少一传感器感测托盘上的3D喷印媒介上的至少一标记,以判断3D喷印媒介是否歪斜偏移,并由旋转机构带动托盘进行偏移校正,再由打印模块对校正后的3D喷印媒介进行喷印作业。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另一较广义实施态样为提供一种3D喷印校正方法,至少包括下列步骤:(a)提供喷印装置,该喷印装置具有托盘、至少一传感器、旋转机构以及打印模块,该旋转机构系与托盘相连接;(b)提供3D喷印媒介,该3D喷印媒介上具有至少一标记;(c)使3D喷印媒介输送至托盘上,至少一传感器对应感测3D喷印媒介上的标记;(d)判断3D喷印媒介是否歪斜偏移,并由旋转机构带动托盘进行偏移校正;以及(e)打印模块对校正后的3D喷印媒介进行喷印作业。
附图说明
图1:其系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3D影像喷印装置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2:其系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3D影像喷印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其系为图2所示的3D影像喷印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其系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3D喷印媒介的示意图。
图5:其系为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3D影像喷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其系为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3D喷印媒介的示意图。
图7:其系为本发明第三较佳实施例的3D影像喷印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其系为本发明第三较佳实施例的3D喷印媒介的示意图。
图9:其系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3D喷印校正方法的流程图。
3D影像喷印装置:1、3、5
本体:10、30、50
托盘:11、31、51
传感器:12、32、521、522
第一传感器:121、522第二传感器:122
旋转机构:13、33、53
壳体结构:130
马达:131、531
齿轮组:132、53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4994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快速无损转移石墨烯的方法
- 下一篇:白芍地上部分的提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