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预防梨树苗木黄叶病的叶面喷施肥料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49866.2 | 申请日: | 2012-0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578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冯社章;刘晓海;纪书琴;郭翼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C05G1/00 | 分类号: | C05G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永创新实专利事务所 11121 | 代理人: | 姜荣丽 |
地址: | 10244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防 梨树 苗木 黄叶 叶面 喷施 肥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果树疾病预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防梨树苗木黄叶病的叶面喷施肥料。
背景技术
由于梨树产生不定根困难,用组培的方法很难实现苗木的生产,嫁接育苗仍是我国梨树的一种主要方法,衡量苗木质量的主要标准是苗木的高度、粗度、根系状况和组织充实程度。由于杜梨适应性广泛,与梨树的亲和力强,在我国的梨树育苗中,用杜梨作为砧木的苗木占到了70%以上。而杜梨主根发达向下生长,侧根很少,生产出的苗木根系很少,成活率较低。为提高梨树苗木的根系质量,在上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采用苗圃断根新技术,有效的增加了苗木的侧根数量,育苗者为实现苗木的地上部质量,还同时采用了再嫁接当年摘心促生分枝,以及增施大量营养元素,由此而引发了苗木的营养比例失调,使得摘心后促发的苗木副稍徒长,叶片发黄,组织不充实。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防梨树苗木黄叶病的叶面喷施肥料,该肥料根据梨树发生黄叶病的生理原因及叶面恢复绿色对营养的需求,将大、中、微量元素养分按合适比例配伍,从而使叶片生长正常,叶片加厚,组织充实,根系发达。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预防梨树苗木黄叶病的叶面喷施肥料,选取原料组分的重量比为尿素(18-22)、磷酸二氢钾(34-38)、硫酸亚铁(38-42)、硫酸镁(3-4)。肥料中有效成份及含量的重量比为氮(20-23)、磷(18-20)、钾(23-25)、铁(31-35)、镁(1-2)。将上述各原料组分肥料混合,即可得到具有相应的有效成份含量的肥料。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有以下优点:
通过叶面补肥的方式,补充了苗木在迅速生长期土壤养分供给失衡,养分含量全,养分配比合理,使用省工,肥效快,肥料利用率高。
按照此配方对断根摘心后的梨树苗木进行使用,能较为迅速的使梨树叶片恢复正常,苗木侧根发达可以产生直径粗度在0.2cm以上的侧根3-4个,增加长度为30cm以上的副稍3个以上,组织充实,苗木定植后生长健壮,成活率高。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预防梨树苗木黄叶病的叶面喷施肥料,所述的肥料中按照重量比,包含如下组分:尿素(18-22)、磷酸二氢钾(34-38)、硫酸亚铁(38-42)、硫酸镁(3-4),将各原料组分混合即可。肥料中有效成份及含量的重量比为氮(20-23)、磷(18-20)、钾(23-25)、铁(31-35)、镁(1-2)。优选地,所述的肥料中按照重量比,包含如下组分:尿素(18-20)、磷酸二氢钾(34-36)、硫酸亚铁(38-40)、硫酸镁(3-3.3),将各原料组分混合即可。
还可以优选地,选取如下的原料重量比:尿素(20-22)、磷酸二氢钾(36-38)、硫酸亚铁(40-42)、硫酸镁(3.3-4),将各原料组分混合即可。
进一步地优选如下组分的原料配比:尿素18、磷酸二氢钾34、硫酸亚铁38、硫酸镁3,将各原料组分混合即可。
实施例1: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预防梨树苗木黄叶病的叶面喷施肥料,按照如下重量选取原料:尿素20g、磷酸二氢钾36g、硫酸亚铁40.0g、硫酸镁3.3g,将各原料组分混合即可。
将该肥料加水,加水的量为肥料质量的300倍,育苗木摘心后第一个副稍长度长到10cm时开始喷施,每半月喷施一次,连续喷施3次梨苗叶片生长正常,叶色浓绿,苗木可以平均产生直径粗度在0.2cm以上的侧根32个,分生长度为30cm以上的副稍3.6个,组织充实。
实施例2:
按照如下重量选取原料制备叶面喷施肥料:尿素18g、磷酸二氢钾34g、硫酸亚铁38g、硫酸镁3g,将各原料组分混合即可。使用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按照如下重量选取原料制备叶面喷施肥料:尿素22g、磷酸二氢钾38g、硫酸亚铁42g、硫酸镁4g,将各原料组分混合即可。使用方法同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农业职业学院,未经北京农业职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4986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