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螺旋清扫式种带清理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49860.5 | 申请日: | 2012-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501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耿端阳;毕志超;杜瑞成;张道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B49/06 | 分类号: | A01B49/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5086 山东省淄博***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螺旋 清扫 式种带 清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螺旋清扫式种带清理装置,属于农业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玉米免耕播种作为提高玉米产量、增加土壤有机质、防止地表水分过度蒸发等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逐渐被越来越多地区所接受,而种带清理与防拥堵技术作为该项技术的核心环节却一直难以被完全突破,严重限制了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如大多专利采用粉碎还田形式,为播种机作业创造良好的开沟、播种环境,如02114625.X采用滚筒锤爪式装置完成秸秆的粉碎,该结构虽然可以完成秸秆的粉碎,但是功率消耗大、振动剧烈,且会导致工作环境的恶化;也有采用将秸秆清理出去的种带清理装置,如200910073177.3采用旋转弹齿式种带清理装置,随着传动轴的转动,由弹齿将位于播种机前的秸秆拨向开沟器后方,该种带清理装置虽然不用粉碎秸秆,但是由于弹齿距离地表2cm,只能对部分、较短的秸秆完成清理,对于湿度较大、秸秆较长、地表复杂的工况则无法保证作业质量,所以其应用受到了很大限制。还有立轴式种带清理装置,虽然结构简单,但是只能适应秸秆覆盖量较少,秸秆湿度较低时的种带清理,很难满足不同地区、不同秸秆长度和湿度时的种带清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克服上述缺陷,铲除开沟器前根茬、清除开沟器前端的秸秆、减少动力消耗、避免剧烈振动的种带清理装置。其技术方案为:
包括机架、经轴承水平安装在机架上的螺旋绞龙、固定在螺旋绞龙一端的链轮、去茬铲、秸秆导向槽和侧挡板,其特征在于:螺旋绞龙上的螺旋叶片的螺距沿螺旋绞龙的物料走向逐渐增大;侧挡板垂直于螺旋绞龙的轴线,安装在机架上、且靠近螺旋叶片螺距较小的一端;去茬铲至少有2个,固定在机架上,后端高于螺旋绞龙外径8~10cm,并从螺旋绞龙的底部绕过、贴近地面水平探向前端,去茬铲的前端部为开刃斜面,秸秆导向槽沿螺旋绞龙的轴线方向与机架内宽相等,与去茬铲同弧度并安装在去茬铲的内侧,且前端与螺旋绞龙外径在垂直方向平齐,秸秆导向槽后端与去茬铲的后端齐平,秸秆导向槽与螺旋绞龙的外径间隙为2~3cm。
所述的螺旋清扫式种带清理装置,去茬铲采用方钢制成。
其工作原理为:播种机作业时,由拖拉机的动力装置驱动链轮带动螺旋绞龙旋转,位于种带清理装置前的秸秆被秸秆导向槽铲起,根茬先被去茬铲铲断,随后随秸秆一起送往秸秆导向槽;进入秸秆导向槽的秸秆和根茬在变螺距螺旋叶片的作用下输送,在螺旋绞龙远离侧挡板的一端成条铺放,不仅防止了开沟器的拥堵,而且为播种深度的一致性创造了条件。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是:
(1)该种带清理装置工作时为静态工作方式,所以工作阻力较小,没有振动,结构简单,成本低廉。
(2)由于秸秆导向槽的宽度较大,使得清理种带宽度大,能为开沟播种创造良好的作业环境。
(3)该种带清理装置采用螺旋输送原理清扫秸秆,所以对长短、潮湿的秸秆有很好的适应性,没有拥堵问题出现。
(4)该种带清理装置使秸秆成条状铺放,不会影响播种作物的发芽和生长。
(5)该种带清理装置便于跟多种播种机配套,为推广应用提供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中:1、链轮 2、透盖 3、轴承 4、机架 5、螺旋绞龙 6、螺旋叶片 7、去茬铲 8、秸秆导向槽 9、侧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2所示的实施例中:包括机架4、经轴承3水平安装在机架4上的螺旋绞龙5、固定在螺旋绞龙5一端的链轮1、去茬铲7、秸秆导向槽8和侧挡板9,螺旋绞龙5上的螺旋叶片6的螺距沿螺旋绞龙5的物料走向逐渐增大;侧挡板9垂直于螺旋绞龙5的轴线,安装在机架4上、且靠近螺旋叶片6螺距较小的一端;去茬铲7有2个,采用方钢制成,固定在机架4上,后端高于螺旋绞龙5外径8~10cm,并从螺旋绞龙5的底部绕过、贴近地面水平探向前端,去茬铲7的前端部为开刃斜面,秸秆导向槽8沿螺旋绞龙5的轴线方向与机架4内宽相等,与去茬铲7同弧度并安装在去茬铲7的内侧,且前端与螺旋绞龙5外径在垂直方向平齐,秸秆导向槽8后端与去茬铲7的后端齐平,秸秆导向槽8与螺旋绞龙5的外径间隙为2~3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理工大学,未经山东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4986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不锈钢与氧化锆陶瓷复合件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一种基于电网的分时通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