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实现多端口分光器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48165.7 | 申请日: | 2012-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935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朱殷;杨鹏飞;魏红;徐红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2B6/125 | 分类号: | G02B6/125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信华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0 | 代理人: | 王艺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现 多端 分光 方法 | ||
1.一种实现多端口分光器的方法,包括:
将两根或两根以上的金属纳米线构造成金属纳米线网络,然后将入射激光聚焦在所述金属纳米线网络的交叉点,激发金属纳米线的表面等离极化激元,使能量以表面等离极化激元的形式通过金属纳米结构传导至所述金属纳米线网络的端点,以实现单一光源的多通路输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采用微操技术(即通过探针拨动)将两根或两根以上的金属纳米线构造成金属纳米线网络。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采用将两根金属纳米线构造成金属纳米线网络时,将一根金属纳米线的一端置于另一根金属纳米线的中间,构造成Y型金属纳米线网络。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将一根金属纳米线的一端置于另一根金属纳米线的中间是指:将一根金属纳米线的一端与另一根金属纳米线中部任何位置接触或连接。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改变下面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以控制出光的端口、强度和/或时间,以及可实现0,1码功能:
(1)金属纳米线的直径;
(2)金属纳米线的长度;
(3)金属纳米线之间的交叉角度;
(4)入射激光的偏振方向;
(5)入射激光的偏振变化速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通过旋转偏振片、半波片等方式改变入射激光的偏振方向。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通过改变偏振片角度变化的速率、旋转半波片速率等方式,改变入射激光的偏振变化速度。
8.如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金属纳米线的直径为10nm-800nm,金属纳米线的长度为3000nm-1mm。
9.如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入射激光包括任何能够激发金属纳米材料表面等离极化激元的能量形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48165.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