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充气轮胎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46876.0 | 申请日: | 2012-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493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9 |
发明(设计)人: | 松田阳介 | 申请(专利权)人: |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C13/02 | 分类号: | B60C1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王轶;李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气 轮胎 | ||
1.一种充气轮胎,该充气轮胎具有:胎面部;从该胎面部的轮胎轴向两端向轮胎径向内侧延伸的一对胎侧部;以及配置在各胎侧部的轮胎径向内侧端的胎圈部,该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
在至少一方的上述胎侧部形成有从胎侧基准外表面隆起的隆起部,
上述隆起部包括:多条肋状部,它们相对于轮胎放射方向以0度~20度的角度沿着轮胎径向呈纵长地延伸、且沿着轮胎周向间隔设置;低隆起部,其配置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上述肋状部之间、且该低隆起部的隆起高度小于上述肋状部的隆起高度,
上述肋状部距离上述胎侧基准外表面的最大高度为0.5mm~7.0mm,并且
在设有隆起部的胎侧部,将上述隆起部投影于上述胎侧基准外表面后的面积的合计值亦即隆起部合计面积A1、与经过上述隆起部的轮胎径向的最外端的外侧轮胎周向线和经过隆起部的轮胎径向的最内端的内侧轮胎周向线之间的区域的面积A2之比A1/A2为50~8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上述肋状部的轮胎径向的最外端位于距离胎圈基线为轮胎截面高度的0.5~0.85倍的高度处,
上述肋状部的轮胎径向的最内端位于距离胎圈基线为轮胎截面高度的0.45~0.75倍的高度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在设有上述隆起部的胎侧部,包括在该外侧胎侧区域内的隆起部的合计面积A1o、与上述外侧轮胎周向线和中间轮胎周向线之间的外侧胎侧区域的面积A2o之比A1o/A2o,
大于包括在该内侧胎侧区域内的隆起部的合计面积A1i、与上述内侧轮胎周向线和上述中间轮胎周向线之间的内侧胎侧区域的面积A2i之比A1i/A2i,其中上述中间轮胎周向线是经过上述外侧轮胎周向线与上述内侧轮胎周向线的中间的线。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上述隆起部是将隆起部纹路构成单位沿着轮胎周向反复配置而形成的,该隆起部纹路构成单位包括肋状部和低隆起部,
上述隆起部纹路构成单位包括轮胎周向的长度亦即花纹间距不同的多种类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上述胎面部的胎面花纹是将遍布胎面整个宽度的胎面纹路构成单位沿着轮胎周向反复配置而形成的,
上述胎面纹路构成单位包括轮胎周向的长度亦即花纹间距不同的多种类型,
上述胎面纹路构成单位的花纹间距与上述隆起部纹路构成单位的花纹间距一致。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上述胎面部具有胎肩横向沟,该胎肩横向沟从比胎面接地端更靠轮胎轴向内侧起越过该胎面接地端且不到达上述肋状部而是形成终端,并且
在上述胎肩横向沟与上述隆起部之间设有周向肋,该周向肋从上述胎侧基准外表面隆起,并且沿着轮胎周向连续地延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未经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46876.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孔陶瓷的铁氧体涂层
- 下一篇:索线装订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