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消除超粗和特粗晶硬质合金相界处WC晶粒碎裂现象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46376.7 | 申请日: | 2012-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343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张立;陈述;吴厚平;熊湘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C29/08 | 分类号: | C22C29/08;C22C1/05;B22F1/02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 43114 | 代理人: | 邓建辉 |
地址: | 410083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消除 特粗晶 硬质 金相 wc 晶粒 碎裂 现象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消除超粗和特粗晶硬质合金相界处WC晶粒碎裂现象的方法。
背景技术
硬质合金是用粉末冶金方法生产的,由过渡族难熔金属化合物(WC、TiC、TaC、NbC等)和粘结金属(Co、Ni、Fe等)组成的,具有硬质相+粘结相组织结构特征的工程复合材料。烧结过程中,硬质合金通过共晶反应形成液相,硬质合金的烧结属于典型的液相烧结。硬质合金的粘结相是一种以粘结金属为基体的、含C、含W等过渡族金属的固溶体。
按国际最大的硬质合金制造企业Sandvik公司有关硬质合金的分类标准,合金中WC晶粒度为3.5μm~4.9μm、5.0μm~7.9μm、8.0μm~14μm的硬质合金分别为粗晶、超粗晶和特粗晶硬质合金。在粘结金属含量相同的条件下,与传统的中、粗晶硬质合金相比,超粗和特粗晶硬质合金具有极高的热导率,较高的断裂韧性与红硬性,较好的抗热疲劳与抗热冲击性能,主要用于极端工况条件下软岩的连续开采(如采煤、地铁与隧道建设)与现代化公路、桥梁的连续作业(如挖路、铺路),对韧性与抗热疲劳、抗热冲击性能要求较高的冲压模、冷镦模、轧辊等,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
关于超粗晶硬质合金的制备方法已有专利报道。如:一种超粗晶粒硬质合金的制备方法(201010172891.0);用于截齿或挖路齿的超粗晶粒硬质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201110136199.7);高韧性超粗晶钨钴硬质合金的制备方法(201010553047.2);碳化物-Co/Ni复合粉及硬质合金的制备方法(200910042940.6)等。制备超粗或特粗晶硬质合金必须采用粗晶、超粗或特粗晶WC原材料。由于WC初始晶粒粗大,在烧结过程中WC在粘结金属中的溶解通常具有强烈的能量选择性,通过析出形成的WC次晶与粗大的WC初始晶粒之间的结合极易出现薄弱区。因此,采用现有的超粗晶硬质合金制备工艺,极易出现如图1所示的WC/粘结相相界处WC晶粒碎裂缺陷。这种缺陷在腐蚀粘结相后难以被观察到;即使仅腐蚀WC相,没有腐蚀粘结相,在金相显微镜下也难以被观察到。WC/粘结相相界处WC晶粒碎裂缺陷是导致合金强度低、不耐磨损的重要原因。这种缺陷的存在将严重影响超粗和特粗晶硬质合金的推广应用。
关于包覆型WC-Co复合粉的制备方法已有专利报道。如:稀土改性钴包覆碳化钨硬质合金复合粉末的制备方法(201010286211.8)。该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是硬质合金混合料制备球磨过程(球磨混粉)耗时长、容易引入杂质、Co易偏聚的问题。因而该专利技术没有重视Co对WC的包覆状态,以及Co包覆层的物理性状,难以实现Co对WC的致密包覆。该专利技术采用乙醇作为溶剂,成本较高。此外,对有机物水相还原反应,参与反应物质的添加方式、反应条件等会影响反应与结晶机理以及反应产物的物理性状。
关于制备WC-Co复合粉的报道较多,其中包覆型复合粉的研究也有文献报道。包覆型复合粉的制备方法主要有化学镀、电镀、化学气相沉积(CVD)、Sol-Gel、多元醇水相还原以及水热氢还原等。CVD、Sol-Gel、多元醇液相还原等方法存在制备成本高等问题。化学镀、电镀存在易引入外来杂质等问题,而作为硬质合金生产原料必须满足高纯度的要求。此外,钨钴复盐沉淀、喷雾干燥制取钨钴复合氧化物、直接还原碳化制取WC-Co复合粉末的报道很多,但是这种复合粉仅适合于超细硬质合金的制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改善超粗和特粗晶硬质合金产品性能,提高合金使用寿命的消除超粗和特粗晶硬质合金相界处WC晶粒碎裂现象的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消除超粗和特粗晶硬质合金相界处WC晶粒碎裂现象的方法,通过对含C含量>6.12%、晶粒度>4.5μm的WC原料粉末进行机械活化处理实现对WC的活化与WC颗粒易碎区的剥离;根据硬质合金的成分配比采用水相常压还原、后续热扩散工艺制备致密Co/Ni包覆WC型复合粉;通过Co/Ni粘结金属对WC粉末的致密包覆实现对WC-Co/Ni合金液相烧结过程中WC溶解与析出行为的调控;所述Co/Ni是指Co或Ni或Co+Ni。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未经中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4637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建筑用阻尼减隔震装置
- 下一篇:LED延长连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