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露天矿铲装效率的爆破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45921.0 | 申请日: | 2012-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073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25 |
发明(设计)人: | 薛世忠;杨年华;王海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薛世忠 |
主分类号: | F42D1/00 | 分类号: | F42D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 11388 | 代理人: | 蒋玉 |
地址: | 264209 山东省威海市火***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露天矿 效率 爆破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露天采矿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提高露天矿铲装效率的爆破方法。
背景技术
露天台阶爆破采矿成本包括穿孔、爆破、铲装、运输四个核心部分,成本间相互制约,铲装效率的高低直接与运输效率直接相连,对降低油耗、电耗、提高生产率,意义尤为突出。
然而,现有技术中还没有形成系统的可行的爆破技术手段来提高铲装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露天矿铲装效率的爆破方法,能够提高铲装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提高露天矿铲装效率的爆破方法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提高露天矿铲装效率的爆破方法,包括:
设置爆区内孔网的爆破延期时间;
根据所述孔网的爆破延期时间生成等时线;
对所述爆破延期时间进行调整,使相邻的两条等时线的延时差绝对值与该相邻的两条等时线之间实际距离的比值为10-30ms/m;
根据所述设置进行爆破实施。
进一步地,使相邻的两条等时线的延时差绝对值与该相邻的两条等时线之间实际距离的比值为大于15ms/m、小于或等于30ms/m。
进一步地,对所述爆破延期时间进行调整后,相邻的两条等时线相互平行,且岩石移动方向一致。
其中,所述爆区内孔网的密集系数为1.10-1.40,优选1.10-1.20。
进一步地,起爆弹或起爆药柱安放在将要形成台阶平面的位置。
其中,所述根据所述设置进行爆破实施包括:从面对自由面、且靠近铲装设备开始铲装的一侧开始起爆。
其中,所述设置爆区内孔网的爆破延期时间包括:设置最后一排的炮孔延期时间,使最后两条相邻等时线的延时差绝对值与该最后两条相邻等时线之间实际距离的比值,是其它任意两条相邻等时线的延时差绝对值与该最后两条相邻等时线之间实际距离的比值的1.0-2.0倍。
其中,设置爆区内孔网的爆破延期时间包括:设置爆区内孔网的数码电子雷管的爆破延期时间,控制排的爆破延期时间设置为1-5ms/m,雁行列的爆破延期时间设置为10-30ms/m。
其中,根据所述设置进行爆破实施包括:根据所述设置进行2-10排规模的爆破实施。
本发明提供的提高露天矿铲装效率的爆破方法,将相邻的两条等时线的延时差绝对值与该相邻的两条等时线之间实际距离的比值调整为10-30ms/m,这样在爆破后形成的岩石利于塌落,便于铲装设备的铲装,从而利于提高铲装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高露天矿铲装效率的爆破方法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起爆弹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露天矿边坡台阶上炮孔布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一种提高露天矿铲装效率的爆破方法进行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看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高露天矿铲装效率的爆破方法,包括步骤:
S10、设置爆区内孔网的爆破延期时间;
通过爆破设计平台,根据预先绘制的爆区内的爆破网路图,设置爆区内孔网的爆破延期时间;
S11、根据所述孔网的爆破延期时间生成等时线;
S12、对所述爆破延期时间进行调整,使相邻的两条等时线的延时差绝对值与该相邻的两条等时线之间实际距离的比值为10-30ms/m;
S13、根据所述设置进行爆破实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薛世忠,未经薛世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4592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速静电复印机用磁性单组份显影剂
- 下一篇:车辆报警显示装置及其显示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