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木材干燥过程中含水率梯度的测试方法及所用测试传感器在审
申请号: | 201210045774.7 | 申请日: | 2012-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211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发明(设计)人: | 杜洪双;孙宏南;黄国安;陶涛;黄琼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宜华木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7/04 | 分类号: | G01N27/04 |
代理公司: | 广东世纪专利事务所 44216 | 代理人: | 刘卉 |
地址: | 5158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木材 干燥 过程 含水率 梯度 测试 方法 所用 传感器 | ||
1.一种木材干燥过程中含水率梯度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在木材干燥过程中,通过将测试传感器插入木材中在线测定木材至少二个不同厚度层在宽度方向上一定距离内的电阻,然后根据电阻计算出不同厚度层的木材含水率,再根据含水率差值与不同厚度层间的距离,计算出木材的含水率梯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木材干燥过程中含水率梯度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线测定木材不同厚度层在宽度方向上一定距离内的电阻的方法是:利用测试传感器上的至少两个高度不同并互相绝缘的金属电极作为与木材不同厚度层接触的测试点电极,并设定位于同一传感器上测试点电极之间的距离,然后将两个测试传感器上的测试点电极按一定宽度距离插入木材中,通过进入木材部分的不同测试点电极而在线测定木材不同厚度层在宽度方向上一定距离内的电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木材干燥过程中含水率梯度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测试传感器上的测试点电极插入木材中测试点的位置是:在被干木材上距离材端450-500mm或木材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且宽度方向的中间位置处,横纤维方向间距为30mm钉入2个测试点电极,钉入深度为木材厚度的1/3-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木材干燥过程中含水率梯度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线测定木材不同厚度层的电阻后,由与测试传感器连接的电脑中的程序分别计算出各个测试点含水率梯度,将梯度显示出来,并可同步计算出各个测试点不同深度的含水率差值和分别显示出来;同时计算出各个测试点含水率梯度平均值及深层含水率和浅层含水率差值的平均值和显示出来,以方便操作者根据含水率梯度调整干燥窑的温度和湿度。
5.一种如上述任意权利要求所述木材干燥过程中含水率梯度的测试方法中所用的测试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钉体(1)、装置于该钉体(1)上的至少两个高度不同并互相绝缘的用于检测木材不同厚度层电阻的金属电极,所述金属电极与来自于电脑的含水率测试点传感器的输入导线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木材干燥过程中含水率梯度的测试方法中所用的测试传感器,其特征在于:上述钉体(1)上的金属电极有深层金属电极(3)和浅层金属电极(2),所述金属电极(2、3)包括按一定间距外套于钉体(1)上的用于接触木材测试点的管式电极(21、31)、下端与相应管式电极(21、31)相连接而上端向外伸出的电极导线(22、32), 且深层电极导线(32)和浅层电极导线(22)在钉体(1)尾部分开,所述深层金属电极(3)和浅层金属电极(2)之间设有绝缘组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木材干燥过程中含水率梯度的测试方法中所用的测试传感器,其特征在于:上述钉体(1)包括锥形金属钉头(11)及与所述金属钉头(11)一体成型且直径小于金属钉头(11)上端面直径的钉尾长杆(12),上述深层金属电极(3)、浅层金属电极(2)依序装置于所述钉尾长杆(12)上,且所述钉尾长杆(12)上设有与两金属电极(2、3)保持绝缘的绝缘层(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木材干燥过程中含水率梯度的测试方法中所用的测试传感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绝缘层(4)为外套于上述钉尾长杆(12)上的绝缘套管,上述深层金属电极(3)中的管式电极(31)套置于所述绝缘套管的下部位置,并通过绝缘套管的底端与钉头(11)隔开,其电极导线(32)位于绝缘套管的外壁上且其上端从绝缘套管的上端伸出。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木材干燥过程中含水率梯度的测试方法中所用的测试传感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绝缘组件包括装置于上述浅层金属电极(2)与深层的电极导线(32)之间的中间绝缘管(6)及装置于两管式电极(21、31)之间使两管式电极(21、31)保持绝缘的分隔电极绝缘管(5),且上述钉尾长杆(12)上还设有保护上述浅层电极导线(22)的绝缘保护外套(7)。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木材干燥过程中含水率梯度的测试方法中所用的测试传感器,其特征在于上述钉尾长杆(12)的尾部装有压紧螺母(8)及防止金属电极导线与所述压紧螺母(8)短路的绝缘垫圈(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宜华木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省宜华木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45774.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