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通风系统及其操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45156.2 | 申请日: | 2012-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890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甘中学;方振雷;徐吉富;马佳贵;张超;田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新奥能源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7/04 | 分类号: | F24F7/04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孙纪泉 |
地址: | 065001 河北省廊坊市***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风 系统 及其 操作方法 | ||
1.一种通风系统,包括:
地埋管,环境空气被输入地埋管,地埋管通过与地下土壤之间的换热而能够输出冷空气和输出热空气进入建筑的内部;
烟囱,能够将空气排出室外;
光伏发电耦合建筑新风预热装置,包括太阳墙和光伏组件,太阳墙设置在光伏组件的下方并且与建筑的顶层之间形成空腔;
管路,使将地埋管、烟囱和光伏发电耦合建筑新风预热装置流体地连通;
切换装置,设置在管路中;
其中,光伏发电耦合建筑新风预热装置产生的热空气通过管路和切换装置进入烟囱,并且通过烟囱排出建筑以产生热压效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地埋管设置在房间的土壤冻土层以下并且在水源的恒温层附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烟囱中设置有根据风向调节的通风百叶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烟囱顶部四周设置有根据风向调节的通风百叶结构,通过风向感应装置检测风向进而调节百叶的开启和关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烟囱中设置电动开启阀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烟囱中设置排烟风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光伏发电耦合建筑新风预热装置利用多孔的黑色金属片从深色太阳能采集器集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太阳墙由多孔的镀有吸收性涂层的金属板经压造成型而形成的波浪形金属结构,太阳墙与建筑的顶层之间形成40~100cm的空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夏季时,在太阳墙中被加热的空气与烟囱进行耦合,以增强太阳能热压通风效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动开启窗,在室外温度低于室内的预先设定温度时,电动开启窗自动开启向室内补充冷风。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新风机组,新风机组通过管路和切换装置与地埋管和光伏发电耦合建筑新风预热装置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装置为三通阀电动和手动切换装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通风系统在夏季时将地埋管作为预冷地埋管将进入室内的空气进行预冷以与新风机组耦合。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通风系统在冬季白天时将地埋管作为预热地埋管将室外的空气进行预热并与光伏发电耦合建筑新风预热装置耦合。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通风系统在冬季夜间时将只开启地埋管。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屋面和屋顶上设置不同辐射性能的辐射材料以形成太空辐射制冷模块。
17.一种通风系统的操作方法,包括:
将建筑内的空气参数与环境空气参数进行比较的步骤;
将地埋管提供的空气通过管道送往建筑内的步骤;
控制由光伏发电耦合建筑新风预热装置产生的热空气的步骤;
其特征在于,在夏季时,通过控制光伏发电耦合建筑新风预热装置产生的热空气通过管路和切换装置进入烟囱并且通过烟囱排出建筑,以加强建筑的热压效应;
在冬季时,直接地将满足条件的预热空气通入新风机组。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将光伏发电耦合建筑新风预热装置所产生的热空气的温度与地埋管提供的空气的温度进行对比的步骤。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比的步骤包括出口温度检测和根据环境条件参数的温度预测两种方法结合。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根据所述对比结果启动光伏发电耦合建筑新风预热装置进入热风预热的步骤。
21.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根据所述对比结果运行地埋管通风的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新奥能源服务有限公司,未经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新奥能源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45156.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泵体、缸体加工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多应用移动支付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