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波固相法制备一种金属铈有机发光材料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41962.2 | 申请日: | 2012-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176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发明(设计)人: | 高恩军;何文轩;王仁舒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化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F5/00 | 分类号: | C07F5/00;C09K11/06 |
代理公司: | 沈阳技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21205 | 代理人: | 张志刚 |
地址: | 110142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波 法制 一种 金属 有机 发光 材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备一种有机发光材料,特别是涉及微波固相法制备一种金属铈有机发光材料。
背景技术
由于稀土具有未充满的4f电子结构,使其由于其具有优良的光电磁等物理特性,能与其他材料组成性能各异、品种繁多的新型材料,其最显著的功能就是大幅度提高其他产品的质量和性能。比如大幅度提高钢材、铝合金、镁合金、钛合金的性能。而且,稀土同样是电子、激光、超导等诸多高科技的促进剂,尤其以稀土发光材料最为突出。铈作为最早有实际用途的稀土,被广泛的运用于各个领域,发光材料是铈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多以氧化物形式参与其中。因此,开展利用有机配体对铈离子的改性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微波是包含电场和磁场的电磁波,其电场对带电粒子产生作用力使之迁移或旋转,其加热有致热和非致热两种效应,前者使反应物分子运动加剧而温度升高,后者则来自微波场对离子和极性分子的洛仑兹力作用。微波加热有3 个特点: (1) 大量离子存在时能快速加热; (2) 快速到达反应温度; (3) 分子水平意义下的搅拌。由于微波是在分子水平上进行加热,因而加快了反应速度。在微波催化下许多反应速度往往是常规反应的数十倍,甚至上千倍。由于微波化学反应存在着速度快,收率高,产物容易分离,污染小或无污染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应用正日趋广泛。微波在稀土化学领域的应用,为制造新型发光材料提供的一个全新的平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微波固相法制备一种金属铈有机发光材料,通过改变物质的摩尔比,以固相合成技术,制备咪唑2,3-二羧酸-吡嗪[4,5-f]1,10-邻菲罗啉铈配合物的方法,制得一种新颖的稀土配合物。该配合物是一种有价值的潜在发光材料。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微波固相法制备一种金属铈有机发光材料,其所述材料采用微波固相法生产2,3-二羧酸-吡嗪[4,5-f]1,10-邻菲罗啉铈金属有机发光材料配合物,具有以下通式:
其中:R1为H、C6H5、C6H6O、C6H7O2、CHO2; R2为H、C6H5、C6H6O、C6H7O2、CHO2;n=1-4。
所述的微波固相法制备一种金属铈有机发光材料,其所述的Ce(NO3)3.6H2O与2,3-二羧酸-吡嗪[4,5-f]1,10-邻菲罗啉均为固体,按比例混合后,通过微波加热反应,制得铈金属有机发光材料配合物。
所述的微波固相法制备一种金属铈有机发光材料,其所述的铈金属有机发光材料配合物的用途,为用于制作荧光发光材料方面;或用于制备稀土金属有机发光材料。
一种2,3-二羧酸-吡嗪[4,5-f]1,10-邻菲罗啉铈配合物的制备方法为:
称取2,3-二羧酸-吡嗪[4,5-f]1,10-邻菲罗啉与氢氧化钾(KOH)摩尔比为1:2,加入装有水的烧杯,搅拌让其充分反应,然后加热到70℃左右,将水蒸干,得到2,3-二羧酸-吡嗪[4,5-f]1,10-邻菲罗啉钾盐。
将稀土硝酸盐(Ce(NO3)3.6H2O)与配体(2,3-二羧酸-吡嗪[4,5-f]1,10-邻菲罗啉的钾盐)利用机械搅拌混匀(稀土硝酸盐与配体摩尔比为1:1),然后将混合物放入微波炉内,微波功率200-800W,5分钟后,关闭微波炉,冷却至室温,所得产物用水洗涤,烘干,得到2,3-二羧酸-吡嗪[4,5-f]1,10-邻菲罗啉铈配合物。本产物的荧光强度达到583,最大激发波长为625nm,最大发射波长为487nm。
附图说明
图1为咪唑[4,5-f]1,10-邻菲罗啉铈配合物的激发图谱;
图2为咪唑[4,5-f]1,10-邻菲罗啉铈配合物的发射图谱。
注:本发明的图1—图2为产物状态的分析示意图,图中文字不清晰并不影响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理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化工大学,未经沈阳化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4196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