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人工皮肤替代材料及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40044.8 | 申请日: | 2012-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268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张利;龚梅;李玉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L27/60 | 分类号: | A61L27/60;A61L27/40;C08J7/18 |
代理公司: | 成都立信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51100 | 代理人: | 濮家蔚 |
地址: | 610065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人工 皮肤 替代 材料 制备 方法 | ||
1.人工皮肤替代材料,其特征为以聚氨酯材料为基层,其表面被覆有与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经接枝共聚改性形成的结构层,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与聚氨酯材料的摩尔比为(0.1~1):1,N-异丙基丙烯酰胺的接枝率为基层聚氨酯材料质量的20%~150%,其中的基层聚氨酯材料为由分子中含有羟基的聚酯多元醇或聚醚多元醇中的至少一种作为羟基供体成分,与分子中含有异氰酸酯基团的异氰酸酯成分聚合而成,异氰酸酯成分中的异氰酸酯基团与羟基供体成分中总羟基数的摩尔比为(0.8~1.8):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皮肤替代材料,其特征是所说羟基供体成分中的聚酯多元醇为己二酸系聚酯二醇,芳香族聚酯多元醇,聚己内酯二醇,聚碳酸酯二醇中的至少一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皮肤替代材料,其特征是所说羟基供体成分中的聚醚多元醇为聚氧化丙烯二醇,聚四氢呋喃醚二醇,乙二胺聚醚多元醇,蓖麻油、橄榄油中的至少一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皮肤替代材料,其特征是所说的异氰酸酯成分为医学或生物学中可以接受的二异氰酸酯单体、三异氰酸酯单体或四异氰酸酯单体中的至少一种,所说的二异氰酸酯单体为甲苯二异氰酸酯,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或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缩聚衍生物中的至少一种。
5.如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人工皮肤替代材料,其特征是所说基层聚氨酯材料中异氰酸酯成分的异氰酸酯基团与羟基供体成分中总羟基数的摩尔比为(1~1.3):1。
6.权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人工皮肤替代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按下述方式进行:
1':以所说比例量的羟基供体成分和异氰酸酯成分为原料,在催化量的催化剂存在和≤90℃的加热条件下进行并完成本体聚合反应或溶液聚合反应,冷却后成膜,即为聚氨酯材料;
2':将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用水配制成1~10wt%的水溶液,将上步的聚氨酯材料浸于其入,在有光引发剂和自由基引发剂中至少一种存在的条件下,在聚氨酯材料的表面进行并完成接枝共聚改性,形成由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接枝共聚改性表面被覆层,所说引发剂的总量为N-异丙基丙烯酰胺质量0.1~5%。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第1'步的聚合反应分步进行,以所说原料在所说温度和催化剂作用下先进行预聚合反应后,再在有小分子扩链剂参与下继续进行并完成后续的聚合反应,得到预期分子量的聚氨酯材料,所说的催化剂为叔胺类催化剂或有机金属催化剂,所说的小分子扩链剂为乙二醇,1,4-丁二醇,一缩二乙二醇,甲基丙二醇中的至少一种。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第2'步的接枝共聚改性反应中,以质量比在自由基引发剂为0~0.4和光引发剂为1的范围内同时使用两种引发剂,将自由基引发剂与含有1~10w% N-异丙基丙烯酰胺水溶液充分混合后,将经光引发剂溶液充分浸渍并干燥后的第1'步聚氨酯材料浸入其中,在惰性气体保护及紫外光辐射和≤70℃条件下进行和完成接枝共聚改性反应,所说的光引发剂为二苯甲酮、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2-羟基-2-甲基-1-苯基丙酮、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2-羟基-2-甲基-1-[4-(2-羟基乙氧基)苯基]-1-丙酮、苯甲酰甲酸甲酯中的至少一种,所说的自由基引发剂为过氧化二苯甲酰、过氧化氢、偶氮二异丁腈、过硫酸铵、过硫酸钾中的至少一种。
9.如权利要求6至8之一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说第1'步的聚合温度为50℃~8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40044.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