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钒铝合金的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39773.1 | 申请日: | 2012-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342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王皎月;龚波;张琦;喻春亮;杨海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达州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1/00 | 分类号: | C22C1/00;C22C21/00;C22C27/02;C22B3/08;C22B5/04;C22B34/2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赞坚;曹志霞 |
地址: | 635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铝合金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冶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钒铝合金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钒铝合金是生产钛合金和不含铁含钒特殊合金的元素添加剂,在钛合金中钒是一种强的稳定剂。钒铝合金能改善合金的耐热性能与冷加工性能,使合金具有好的焊接性能和相当高的机械强度。目前生产钒铝合金的主要工艺是以纯净的五氧化二钒为主原料,以铝粉为还原剂、氯酸钾为发热剂补偿反应热,再配以造渣材料,采用铝热法工艺,依据金属热还原原理炉外法生产不同牌号的钒铝合金。
但是,以五氧化二钒为原料生产钒铝合金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由于五氧化二钒生产过程中要产生大量含氨氮废水,而该废水处理成本高,进而提高了五氧化二钒的生产成本。并且由于现有工艺冶炼钒铝合金的回收率低,对原料要求苛刻,这样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钒铝合金的发展。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钒铝合金的生产方法,能够不使用五氧化二钒,而直接采用钒渣作为冶炼钒铝合金的原料,降低生产成本。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钒铝合金的生产方法,其具体步骤是:
(1)酸浸:将粒度为100目±10目的钒渣中加入稀硫酸进行酸浸得到酸解液;
(2)除杂:向酸解液中加入调整PH值的溶剂,使PH=4±0.5,形成钒酸钙的沉淀,过滤后得到含钒滤渣,将含钒滤渣做干燥和破磨处理;
(3)铝热还原:将处理后的含钒滤渣与铝粉以2.0~2.4∶1.0进行配比,并加入助热剂,均匀混合,经过冶炼得到钒铝合金。
所述(1)中钒渣进行磁选去铁处理。
所述(1)中稀硫酸的浓度为25%±2%,所需温度为100℃±5℃。
所述(2)中调整PH值的溶剂为稀氢氧化钠。
所述(3)中处理后的含钒滤渣粒度≤5mm,所述铝粉的粒度为1mm~3mm,且铝粉的含铝量>98%。
所述(3)中助热剂的加入量为炉料总量的5%±0.5%。
所述(3)中助热剂为工业用氯酸钾。
所述氯酸钾的粒度≤5mm。
所述(3)中进行重量配比所得到的铝粉,在冶炼过程中至少分为两次添加,具体为:a、在冶炼过程中,加入的铝粉量占铝粉总重量的84%~86%,该部分铝粉与含钒滤渣、助热剂充分混合作为主炉料;b、在冶炼过程靠近终点处,将剩余的铝粉至少分为一次添加入炉料中,使得熔渣中含钒量<0.8%。
所述(3)中得到钒铝合金后,先将上部熔渣倒出,其次倒出炉底熔融状态的钒铝合金,最后将钒铝合金冷却,并去除附在钒铝合金表面的残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钒渣作为原料,降低了冶炼钒铝合金的生产成本。并且在冶炼过程中,由于含钒滤渣和铝粉混料均匀,炉料无偏析,反应平稳,使冶炼过后熔渣中含钒率降低,有效地提高了钒的回收率。另一方面,采用钒渣作为冶炼原料,能够从原料上避免在生产五氧化二钒过程中,大量含氨氮废水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可以看出,本发明所采用的工艺更加环保。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生产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工艺流程是,首先将钒渣预处理,包括破磨和除铁,将除铁后的钒渣用稀硫酸进行酸浸处理,去除钒渣中的铁、镁、铬、锰、硅、磷、硫等杂质,分离酸解液和含钒滤渣,再将干燥后的含钒滤渣与铝粉按一定比例混合,同时在混合炉料中配加一定量的氯酸钾做助热剂,将炉料点然启动铝热反应,在冶炼结束前需再加入一定量的铝粉以降低炉料中的残钒。冶炼结束后先将上部熔渣分离出来,再倒出熔融状的钒铝合金,将钒铝合金冷却至室温,人工除去金属表面的残余渣子,得到较纯净的钒铝合金。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参见图1,本发明所采用的工艺具体如下:
实施例一
一种钒铝合金的生产方法,其具体步骤包括:
S1-1、酸浸:首先将钒查预处理,包括破磨和磁选除铁,使钒渣的粒度达到100目±10目;在温度为100℃±5℃的条件下,向处理好的钒渣中加入浓度为25%±2%的稀硫酸,在这一过程中,钒渣中的钒以及其他物质,比如含铁、镁、铬、锰、硅、磷、硫的杂质溶于酸解液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达州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四川省达州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3977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