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渣油加氢处理—催化裂化组合工艺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35102.8 | 申请日: | 2012-0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549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1 |
发明(设计)人: | 范建光;赵愉生;崔瑞利;胡长禄;赵元生;谭青峰;程涛;周志远;于双林;刘元东;张志国;张春光;那美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G69/04 | 分类号: | C10G6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实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3 | 代理人: | 谢小延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渣油 加氢 处理 催化裂化 组合 工艺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方法属于加氢处理的组合工艺方法,更具体的说,是一种将渣油加氢处理和催化裂化组合的工艺方法。
背景技术
当前,世界炼油加工业正面临着原油资源日益重质化与劣质化的严峻挑战。2008年,我国原油加工量3.42亿吨,其中重质原油加工量达到1.37亿吨,占总量40%以上。众所周知,渣油占原油比例通常在45~75%,其性质显著劣于沸程更低的瓦斯油等馏分,因此,原油深加工力求最大化生产轻质产品和化工原料的压力就自然地落在了渣油上。
在渣油深加工的可选技术路线中,渣油加氢与催化裂化组合工艺是一种很好的工艺。渣油经加氢处理脱除金属、硫、氮等杂质后,提高了氢含量,可以作为优质的重油催化裂化原料,将渣油进行完全转化。该工艺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并不断得到发展。US4,713,221公开了在常规渣油加氢和催化裂化联合的基础上,将催化裂化(包括瓦斯油催化裂化和重油催化裂化)的重循环油循环至渣油加氢装置,与拔头原油混合后进行加氢,加氢渣油进入催化裂化装置。这一小的变动,可使炼厂每加工一桶原油的效益净增0.29美元。
CN1119397C公开了一种渣油加氢处理——催化裂化组合工艺方法,是渣油和澄清油一起进入渣油加氢处理装置,在氢气和加氢催化剂存在下进行加氢反应;反应得到的加氢渣油进入催化裂化装置,在裂化催化剂存在下进行裂化反应,重循环油在催化裂化装置内部循环,反应得的油浆经分离得到澄清油,返回至加氢装置。
CN101210200A公开了一种渣油加氢处理与催化裂化组合工艺方法,渣油、脱除固体杂质的催化裂化重循环油、任选的馏分油和任选的催化裂化油浆的蒸出物一起进入渣油加氢处理装置,所得的加氢渣油与任选的减压瓦斯油一起进入催化裂化装置,得到各种产品;将脱除杂质的催化裂化循环油循环至渣油加氢处理装置;将催化裂化油浆进行蒸馏分离,并循环至渣油加氢处理装置。
上述技术对催化裂化回炼油和油浆都做了进一步的优化利用,使得催化裂化原料中芳香烃含量降低,装置操作苛刻度降低,同时,回炼油和油浆中的芳香烃发挥了稀释渣油原料的作用。但油浆蒸余物仍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同时回炼油中的饱和烃进渣油装置后会发生相应的裂化反应,生成非理想组份,同时增加渣油加氢装置负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提高催化裂化装置轻质油收率,同时,使催化裂化回炼油和油浆得到充分利用,生产更多高附加值产品的渣油加氢处理、催化裂化和溶剂萃取组工艺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渣油加氢处理、催化裂化和溶剂萃取组工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原料渣油单独或和其他原料与氢气进入渣油加氢装置进行反应,反应产物分离得到干气、加氢石脑油、加氢柴油和加氢渣油;
(2)将步骤(1)的加氢渣油单独或和其他催化裂化原料一起进入催化裂化装置继续反应,产物分离为干气、液化气、催化汽油、催化柴油、重循环油和油浆;
(3)将步骤(2)所得的重循环油和油浆全部或部分进入溶剂萃取装置,在溶剂萃取装置中重循环油和油浆进行萃取分离;得到的萃余相单独或和催化裂化装置出来的部分重循环油一起返回催化裂化装置;
(4)将步骤(3)得到的萃取相进入分馏塔实现不同馏分的分离,塔顶是萃取溶剂,侧线是中间馏分,塔底是重馏分;萃取溶剂返回至溶剂萃取装置,实现循环利用;中间馏分的全部或部分馏分送至渣油加氢处理装置入口与渣油原料一起进入渣油加氢处理装置;中间馏分的部分馏分可以送至润滑油装置作为进料生产润滑油基础油;塔底重馏分作为沥青改进剂生产沥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3510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微米级单晶镍锰酸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步进电流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