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冷链物流的一次性防篡改RFID温湿度记录及传输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34966.8 | 申请日: | 2012-0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575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1 |
发明(设计)人: | 王铀;陈力洪;陆冬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亿识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04 | 分类号: | G05B19/04;G01D9/00;G08C1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赵志远 |
地址: | 200333 上海市嘉定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物流 一次性 篡改 rfid 温湿度 记录 传输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温湿度记录及传输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冷链物流的一次性防篡改RFID温湿度记录及传输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温度敏感的食品和药品特别是生物制品我们需要通过“冷链物流”来管理,因此对于冷链设备的温湿度的控制和测量记录是至关重耍的。超温的食品和生物制品不仅会给相关的生产销售企业造成经济上的损失和浪费,更严重的后果是会威胁消费者的健康乃至生命。全球包括中国的食品和药品主管部门对食品和药品的冷链物流的温度监管均有严格的法律规范。现阶段大多数与冷链物品相关的企业,如生产、加工、运输、批发零售商等都已经意识到温湿度的变化对冷链产品质量的影响,积极主动地在供应链中对温湿度进行监控,温湿度计的运用是最为广泛的。然而,温湿度计只能测量某一个时间点的温湿度,且必须由操作者通过观察来记录测量结果,因而误差较大。温湿度记录仪通常由使用者通过编程设定具体的激活时间,即:到了设定的时间记录仪自动开始记录温湿度数据。然而,供应链包含了许多不确定因素,尤其是运输这一环节,延迟或提早发货时间时有发生,而作为真正使用者的司机往往不是仪器的编程者,发货时间的改变会导致仪器记录提早记录无用数据且浪费了电池,或丢失某些必要数据。此外现有的应用于冷链的温湿度采集装置还普遍存在采集数据不安全,存在数据被加工和篡改,致使冷链物品监管部门无法得到真实的温湿度数据,从而给生产企业和消费者带来了巨大的危害和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自动、客观、准确和防篡改、提高数据采集安全性的用于冷链物流的一次性防篡改RFID温湿度记录及传输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用于冷链物流的一次性防篡改RFID温湿度记录及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CPU、传感单元、储存单元、开启单元、断路触发单元、RFID通讯单元和电源,所述的CPU分别与传感单元、储存单元、开启单元、断路触发单元、RFID通讯单元、电源连接;
所述的开启单元打开时,CPU控制传感单元开始采集温湿度信息并通过储存单元进行储存,CPU实时检测并判断是否收到断路触发单元发送的断路信号,若收到的话,CPU控制传感单元停止采集,同时控制RFID通讯单元开启将之前采集的温湿度数据发送给上位机;若没有收到断路信号的话,继续检测。
所述的传感单元为温湿度传感器。
所述的断路触发单元为一次性断路触发单元,即断路触发单元发送过一次断路信号后自动失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具有防篡改功能,即在断路触发单元发送了断路信号后,数据采集停止,并同时通过RFID通讯单元及时将数据发送给上位机;
2、提高了数据采集的安全性,即采集和发送分布进行。
3、传送的温湿度数据以不可修改的数据格式发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冷链物流的一次性防篡改RFID温湿度记录及传输装置,包括CPU1、传感单元2、储存单元3、开启单元4、断路触发单元5、RFID通讯单元6和电源7,所述的CPU1分别与传传感单元2、储存单元3、开启单元4、断路触发单元5、RFID通讯单元6、电源7连接;所述的传感单元2为温湿度传感器。所述的断路触发单元5为一次性断路触发单元,即断路触发单元5发送过一次断路信号后自动失效。
所述的开启单元4打开时,CPU1控制传感单元2开始采集温湿度信息并通过储存单元3进行储存,CPU1实时检测并判断是否收到断路触发单元5发送的断路信号,若收到的话,CPU1控制传感单元2停止采集,同时控制RFID通讯单元6开启将之前采集的温湿度数据以不可修改的数据格式发送给上位机;若没有收到断路信号的话,继续检测和温湿度数据采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亿识电子信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亿识电子信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3496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