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生物除臭剂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30578.2 | 申请日: | 2012-0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267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赵振元;罗明树;王明云;杨芳;罗正;尚小宾 | 申请(专利权)人: | 信息产业电子第十一设计研究院科技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L9/01 | 分类号: | A61L9/01;A61L101/52;A61L101/54 |
代理公司: | 成都中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1126 | 代理人: | 崔卜东 |
地址: | 610051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生物 除臭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生物除臭剂,属于清洁剂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垃圾的排放逐年增多,恶臭的排放更是不断加大。恶臭对环境的污染不断加剧,对人类健康造成巨大的威胁。目前市场上销售的除臭剂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物理除臭剂、化学除臭剂、微生物型除臭剂、植物型除臭剂和复合型除臭剂等。物理除臭剂是通过物理方法进行除臭,利用除臭剂或者臭气的物理性质,不改变臭气组分的结果,只改变臭气的局部浓度,或者说是相对浓度。化学除臭剂是利用氧化、还原分解、中和反应、加成反应、缩合反应、离子交换反应等将产生的恶臭物质变为无臭物质从而消除臭气。植物除臭剂是提取植物中天然杀菌除臭因子精制而成。微生物除臭剂是利用微生物把溶解水中的恶臭物质吸收于微生物自身体内,通过微生物的代谢活动使其降解的一种过程。微生物脱臭可分为三个阶段:①恶臭气体的溶解过程,即由气相转移到液相;②水溶液中恶臭成分被微生物吸附、吸收;③进入微生物细胞的恶臭成分作为营养物质为微生物所分解利用,使污染物得以去除。
相对于其他除臭剂,微生物除臭剂具有高效、环保、低廉等优点,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等值得推广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污染、高效、安全的微生物除臭剂。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步骤:
所述的发酵剂由微生物发酵液混合而成。微生物发酵液体积比为:
产朊假丝酵母(Candida utilis)1-15份、诺卡氏菌(Nocardia)2-10份;
优选的,所述的微生物发酵液体积比为:产朊假丝酵母4-10份、诺卡氏菌3-8份;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微生物发酵液体积比为:产朊假丝酵母8份、诺卡氏菌6份;
上述微生物发酵液中,再加入活性酶。所述的酶及加入量为:
蛋白酶60,000 U/份,淀粉酶 5,000 U/份,脂肪酶20,000 U/份
所述的诺卡氏菌优选为鼻疽诺卡氏菌。
所述的微生物分别分级培养,然后将发酵液按比例混合即得。
制备的发酵液中也可以加入吸附剂、赋形剂,低温干燥后制成固体菌剂。
产朊假丝酵母
一级培养
培养基成分以质量百分比计为:0.5%酵母膏、0.5%蛋白胨、0.05%氯化钠、0.05%磷酸氢二钾、0.05%硫酸镁、0.05%碳酸钠,PH6~8,温度28-32℃,时间2-5天。
二级培养
一级培养基加0.1%柠檬酸铁铵,培养条件同一级培养。
三级培养
将二级培养菌种接种在种子罐中,温度28-32℃,时间5-7天。
培养基:葡萄糖1-3%,酵母汁1-2%,磷酸二氢钾0.01-0.05%,氯化钠0.02-0.05%,硫酸亚铁0.001-0.005%,余量为水。
诺卡氏菌
一级培养
培养基成分以质量百分比计为:0.5%酵母膏、0.5%蛋白胨、0.05%氯化钠、0.05%磷酸氢二钾、0.05%硫酸镁、0.05%碳酸钠,PH6~8,温度28-32℃,时间2-5天。
二级培养
一级培养基加0.1%柠檬酸铁铵,培养条件同一级培养。
三级培养
将二级培养菌种接种在种子罐中,温度28-32℃,时间5-7天。
培养基:葡萄糖1-3%,酵母汁1-2%,磷酸二氢钾0.01-0.05%,氯化钠0.02-0.05%,硫酸亚铁0.001-0.005%,余量为水。
将上述微生物发酵液按照比例配制后,即得。
使用时,将除臭剂稀释50-100倍后,均匀喷洒。
经检测,本发明除臭剂细菌数在20亿/ml以上。
本发明的除臭剂也可以用于处理下水道、城市有机垃圾等,高效、清洁、无污染,安全环保。
本发明中未提及的参数或方法,均为本领域常规方法。
有益效果:
1、消除环境恶臭、抑制有害细菌增殖;
2、有机垃圾堆肥化处理,循环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3、减少下水道污垢,减轻臭味。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产朊假丝酵母
一级培养
培养基成分以质量百分比计为:0.5%酵母膏、0.5%蛋白胨、0.05%氯化钠、0.05%磷酸氢二钾、0.05%硫酸镁、0.05%碳酸钠,PH6~8,温度28-32℃,时间2-5天。
二级培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信息产业电子第十一设计研究院科技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信息产业电子第十一设计研究院科技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3057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