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半组装式生态型泥石流拦砂坝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210030511.9 | 申请日: | 2012-02-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354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 发明(设计)人: | 陈晓清;李德基;游勇;崔鹏;王道杰;杨东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E02B7/08 | 分类号: | E02B7/08 |
| 代理公司: | 成都赛恩斯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2 | 代理人: | 王璐瑶 |
| 地址: | 610041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组装 生态型 泥石流 拦砂坝 及其 施工 方法 | ||
1.一种半组装式生态型泥石流拦砂坝,包括坝体基础(2)和设于坝体基础(2)之上的坝体主体,坝体主体包括泥石流溢流段(3)及其两侧的坝肩,坝肩基础(4)为浆砌石或混凝土填充,其特征在于:泥石流溢流段(3)为浆砌石或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坝肩由若干预制好的钢筋混凝土长方箱体(1)纵横相连构成,长方箱体(1)顶面开敞、其余五面封闭、内部装填土体、未被上部箱体覆盖的土体表面种植灌木或草;坝肩内侧边坡比降2∶m与坝肩外侧边坡比降2∶m′相等,坝肩的内侧面上设有泡沫塑料材质的缓冲垫层(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组装式生态型泥石流拦砂坝,其特征在于:溢流段内侧边坡比降1∶m是坝肩内侧边坡比降2∶m的二分之一,溢流段外侧边坡比降大于溢流段内侧边坡比降1∶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组装式生态型泥石流拦砂坝,其特征在于:溢流段内侧边坡比降1∶m为1∶0.5~0.7,溢流段外侧边坡比降为1∶0.05~0.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组装式生态型泥石流拦砂坝,其特征在于:所述泡沫塑料为聚氨酯泡沫塑料、或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或聚氯乙稀泡沫塑料,密度大于等于15Kg/m3;缓冲垫层(9)厚度为0.10~0.20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组装式生态型泥石流拦砂坝,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木或草为本地耐旱型灌木或草。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半组装式生态型泥石流拦砂坝,其特征在于:坝肩高度H是长方箱体(1)高度h的整数倍;坝肩顶部宽度B是长方箱体(1)短边边长b的整数倍,或坝肩内侧边坡比降2∶m是长方箱体(1)高度h的整数倍与长方箱体(1)短边边长b之比;长方箱体(1)长边边长a等于长方箱体(1)短边边长b,或等于2倍长方箱体(1)短边边长b,或等于3倍长方箱体(1)短边边长b。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半组装式生态型泥石流拦砂坝,其特征在于:坝肩高度H小于等于10.0m,长方箱体(1)高度h为0.5-1.0m;长方箱体(1)重量小于等于3000KG。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半组装式生态型泥石流拦砂坝,其特征在于:当长方箱体(1)长边边长a等于2倍长方箱体(1)短边边长b时,长方箱体(1)内增加1个与长方箱体(1)短边平行的横隔(5);当长方箱体(1)长边边长a等于3倍长方箱体(1)短边边长b时,长方箱体(1)内增加2个分别与长方箱体(1)短边平行的横隔(5);长方箱体(1)侧壁厚度t1、长方箱体(1)底板厚度均为0.08-0.12m,横隔(5)厚度t2为0.06m;长方箱体(1)侧壁和底板为单面或双面配筋,横隔(5)为单面配筋,总体体积配筋率为0.5-2.0%,钢筋直径为0.006-0.012m。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半组装式生态型泥石流拦砂坝,其特征在于:长方箱体(1)侧壁上设有供长方箱体(1)间横向相连的水平向连接孔(6),长方箱体(1)底板和长方箱体(1)侧壁上设有排水孔(7),长方箱体(1)底板的四个角分别设有供长方箱体(1)间纵向相连的竖向连接孔(8);长方箱体(1)短边侧壁上的水平向连接孔(6)和排水孔(7)分别为2-4个,长方箱体(1)长边侧壁上的水平向连接孔(6)和排水孔(7)分别为2-12个,水平向连接孔(6)的直径为0.02-0.03m,排水孔(7)直径为0.03-0.06m;竖向连接孔(8)的大小为0.03×0.03m2-0.04×0.04m2。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组装式生态型泥石流拦砂坝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半组装式生态型泥石流拦砂坝的施工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A.根据实际情况规划设计拦砂坝的空间尺寸,根据拦砂坝坝肩的空间尺寸规划预制长方箱体(1)的几何尺寸;从立面上规划预制长方箱体(1)在拦砂坝坝肩中的充填空间位置;
B.按照设计基础开挖线开挖拦砂坝的地基,利用钢筋混凝土或混凝土或浆砌石处理地基底部形成坝体基础(2),同时将规划的长方箱体(1)在远离拦砂坝的场地预先制备;
C.将预制好的钢筋混凝土长方箱体(1)从坝体基础(2)开始、在规划的坝肩空间内从下往上逐层依次吊装,然后将长方箱体(1)进行纵横方向的连接处理,同时每吊装一层就在长方箱体(1)内装填开挖地基时挖出的沟道内土体,并将土体夯实或振捣密实,形成坝肩;每施工完一层长方箱体(1),就利用混凝土或浆砌石或钢筋混凝土施工与长方箱体(1)高度h相同的泥石流溢流段(3),形成坝体主体;
D.将拦砂坝坝肩基础(4)用浆砌石或混凝土填充,形成设计坝体型式;
E.在坝肩上表面的长方箱体(1)土体表面种植灌木或草,并在坝肩内侧面的长方箱体(1)侧壁贴泡沫塑料作为缓冲垫层(9),最终形成半组装式生态型泥石流拦砂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30511.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型可积木式连接铅酸蓄电池
- 下一篇:一种混合动力钢轨打磨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