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测量槽底直径的测量装置及其测量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30223.3 | 申请日: | 2012-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893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殷建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5/08 | 分类号: | G01B5/08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 代理人: | 薛琦;杨东明 |
地址: | 200245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测量 直径 装置 及其 测量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量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测量槽底直径的测量装置及其测量方法。
背景技术
通常对于产品的内尺寸采用内径千分尺和内螺纹量表等仪器进行测量,但这些常规的测量仪器有时候在碰到某些零件时无法满足产品加工精度的要求。
如图1所示的零件内孔中有两条尺寸精度很高的内槽11。就精度要求而言,不但在进刀时其切割深度难以控制,而且在测量和检验过程中,也没有合适的、现成的标准量具可用。尤其是当该槽底的直径和槽宽超出常规内径千分尺的测量范围时(一般内径千分尺的尺杆肩盘的直径在18mm左右),则常规内径千分尺的尺杆端头的测点就无法进入槽底进行测量。
此外,常规的测量方法中还可以采用量块充填叠加计量进行间接检测。但是这种测量方法不但在测量手段上不方便,而且测量精度也会受到量块放置的位置(因为是内圆弧)以及操作者的手势等因素影响。按照通常的加工测量方法,是采用百分表读数来控制横向切削深度从而达到尺寸要求,这样的方法仅仅对精度不高的零件可以采用,而对于槽底直径公差带为0~0.072的零件,上述方法显然是不能采用的。这是由于在最后精车的前一道工序所形成的半精车表面粗糙度与刀具切削刃的接触,靠操作者的眼睛和感觉要达到零位接触是无法保证的。此外还得考虑刀具的刚性及磨损和机床进刀机构的精度及间隙等因素影响,这就使百分表上的读数不能准确反映实际切削深度,而且加工面的最终尺寸也无法直接测量确认。鉴于上述诸多原因,只有通过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的改革才能解决控制尺寸精度的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测量槽底直径的方法难度高且难以控制精度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测量槽底直径的测量装置及其测量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用于测量槽底直径的测量装置,包括一内螺纹量表主体,所述内螺纹量表主体包括一量表、一主脚和一副脚,其特点在于,所述主脚的端部和所述副脚的端部上分别垂直地设有一测量部件,所述测量部件包括一插头和一连接于所述插头一端的标准测量端,所述插头的另一端对应地固定于所述主脚的端部和所述副脚的端部。
较佳地,所述标准测量端为一标准测头。
较佳地,所述标准测量端包括一连接杆和一标准侧头,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插头一体成型或螺纹连接或卡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标准测头螺纹连接。
较佳地,所述插头的另一端与对应的所述主脚的端部和所述副脚的端部为过渡配合。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采用如上所述的测量装置的测量方法,其特点在于,所述测量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采用一外径千分尺将所述测量装置进行校正到所需的尺寸;
S2、按下所述测量装置的所述主脚,使所述主脚和所述副脚上的所述测量部件伸入待测槽内进行测量;
S3、读取所述测量装置上的所述量表的最大读数。
较佳地,在所述步骤S1之前还包括:S11、选取两个测量部件,将两个所述测量部件分别安装于所述主脚和所述副脚上。
较佳地,所述步骤S2中还包括:S21、将所述主脚和所述副脚上的所述测量部件在所述槽内前后、左右移动,直至找到最高点为止。
较佳地,所述量表为千分表。
本发明中,上述优选条件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发明各较佳实施例。
本发明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发明用于测量槽底直径的测量装置结构简单且使用方便,通过更换不同的标准测头即可适用于测量各种槽底直径。此外,采用该测量装置实现的测量方法不但简化了测量手段,降低了工具使用成本,同时还使产品质量得到了保证,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零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测量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用于测量槽底直径的测量装置的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用于测量槽底直径的测量装置的使用状态图。
图5为本发明用于测量槽底直径的测量装置采用外径千分尺进行校正的状态图。
图6为本发明测量方法的较佳实施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给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3022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不锈钢酸洗废液循环处理方法
- 下一篇:多功能电脑横机三角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