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流体压力风洞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28277.6 | 申请日: | 2012-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898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朱晓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晓义 |
主分类号: | G01M9/02 | 分类号: | G01M9/02;G01M9/0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博锐专利事务所 44275 | 代理人: | 张明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流体 压力 风洞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流体流动模拟装置,尤其是指大流体压力风洞。
背景技术
风洞作为一种模拟流体运动装置,通常是用来测试各种在流体中的运动体的不同压力状态的,因此风洞测试对于测试运动装置的运动性能而言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模拟测试手段。但现有的风洞都是通过高功率的风扇强烈的吸排风来产生流体压力,然而单体风扇通过吸-排风产生的压力不大,不足以模拟高速情况下的流体状况,即使采用了多级风扇,其共同产生的压力也不足以,较难达到高压力的流体状态。
另外现代风洞是运动体不动,流体在动,仅对运动体迎风面的测试。而实际状态是流体不动,运动体在动。就如镜中的物体,只是物体在镜中的投影,并不能完全反映真实的物体。所以从风洞得出结果与现实有一定差距,很不完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了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更接近真实状态且能产生大流体压力风洞。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大流体压力风洞,它包括风洞室,风洞室一端设有风扇,风扇包括页盘及扇叶,页盘四周设有多个扇叶,所述扇叶包括外壳及内壳,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扇叶的内壳与外壳间形成有流体通道,所述内壳沿扇叶长度方向设置有导入口与导出口,所述导入口、导出口与流体通道相连通;
上述结构中,它还包括吸气马达、吸气管及流体导出管;所述流体导出管设置于扇叶的流体通道中,流体导出管与吸气管相连,吸气管连连接吸气马达;所述导出口为设置于扇叶内壳上的通孔,其连通流体通道至扇叶内壳外部;或所述导出口为流体导出管与流体通道交界处的开口,其通过吸气管与吸气马达相通;
上述结构中,所述风扇的页盘为中空,中空的页盘与扇叶中流体通道相通,所述吸气马达通过吸气管连接中空的页盘;
上述结构中,所述风洞分为外层、内层,在内、外层之间间隔形成有流体层;所述风洞内层设有与流体层相通的导入口,所述风洞的前部于外层、内层均设有与流体层相通的导入口;
上述结构中,所述风洞的内层及前部的外层上设置有控制导入口开/闭量的控制装置;所述风洞内设有至少一个喷气吸气装置;
上述结构中,所述导入口为圆形、长条形、条形、菱形、椭圆形、圆锥形、三角形、弧形或橄榄形;所述扇叶上导入口的开口形状的中心线与风扇旋转方向相对平行;
上述结构中,所述流体通道中设置有用于增大流体经过路径的扰流面,所述扰流面表面呈凹凸相间的流线型或多个弧形排列的形状;
上述结构中,所述流体通道内沿长度方向通过隔板分割有两层通道,两层通道通过流体导出口相通;其中一层通道与所述流体导入口相通,另一层通道与所述吸气马达相通;
上述结构中,所述风洞室一端设有多级风扇,所述吸气马达通过吸气管依次连接多级风扇的各页盘中空部;
上述结构中,所述风洞中设置有上、下、左、右、前、后移动及/或振动的运动平台。
相比于常见的风洞,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没有在风洞中增加其它动力,而是在其风扇的扇叶设计为由外壳和内壳及之间流体通道组成的结构,在内壳上设导入口和导出口,导入口、导出口与扇叶内的流体通道相通,从而在运转时可利用离心力由内向外产生的强大力量使流体通道内流速加快,从而使风扇内外壳之间形成很大的压力差,进一步,通过吸气马达产生的强大吸力,使流体通道内产生更高的流速,与之相通的内壳上形成二层高速流体层,与外壳之间形成更大的流体压力差,随同风扇排出流体一起进入风洞内,就使风洞内的流体压力大大增加,而现有风扇仅通过吸排气,很难产生这么大的流体压力,所以本发明比现有风扇产生更大的流体压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风扇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A-A剖视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二、三风扇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四风洞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五、六风洞主视结构示意图。
1-风扇;101-扇叶;102-外壳;103-内壳;105-导入口;106-导出口;107-中心线;2-页盘;201-轴承;3-吸气马达;301-吸气管;302-排气管;4-风洞室;401-外层;402-内层;403-流体层;404、405-导入口;406-控制装置;407-内层导入口;408-负压室;409-负压室导出口;5-运动平台;501-吸气喷气装置;6-流体通道;601-弧形导流体;602-扰流面;603-流体导出口;604-上层通道;605-下层通道;606-隔板;607-流体导出管。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晓义,未经朱晓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2827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源热泵系统水源水流量控制装置
- 下一篇:岩芯内应力场测试仪及其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