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化学电离的有机单体氯或溴同位素在线分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27023.2 | 申请日: | 2012-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903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桂建业;赵国兴;陈宗宇;刘福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汇科专利商标事务所 13115 | 代理人: | 王琪 |
地址: | 050803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化学 电离 有机 单体 同位素 在线 分析 方法 | ||
1.一种基于化学电离的有机单体氯或溴同位素在线分析方法,其特征步骤包括:
A、对氯或溴代有机物进行富集;
B、气相色谱分离:将富集后的氯或溴代有机物的样品,装入气相色谱进行分离;
C、负化学电离:经过色谱分析后的组分直接由毛细管柱流入负化学离子源内,用负化学离子源替换原来同位素比质谱上标配的电子轰击源,进行负化学电离;
D、质谱检测:在气体同位素比质谱上,选择与氯或溴同位素质量数直接对应的法拉第接收杯,接收负化学电离产生的带负电的同位素碎片离子,此过程在高真空状态下进行,真空度高于1.0×10-3Pa。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化学电离的有机单体氯或溴同位素在线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所述的富集手段包括液液萃取、固相萃取、加速溶剂萃取、微波辅助萃取、吹扫捕集浓缩或顶空进样常规富集方法。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化学电离的有机单体氯或溴同位素在线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富集手段包括富集土壤中有机氯农药残留,将土壤样品粉碎至100目左右,装入萃取池,采用二氯甲烷/丙酮(1+1)进行萃取;
条件如下:炉温:100℃,压力:10.3MPa,静态时间:5min(5min预热平衡之后),冲洗体积:萃取池体积的60%,氮清洗:1.03Mpa压力下80s,静态周期:2次。将提取好的样品在氮吹仪上浓缩至0.5ml以下,然后用正己烷定容到1ml,供分析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化学电离的有机单体氯或溴同位素在线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富集手段包括富集废水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中的氯乙烯、二氯乙烯、三氯乙烯或四氯乙烯,采用吹扫捕集方法浓缩;
条件如下:将水样装入吹扫捕集仪进行吹扫捕集仪,捕集阱为10号阱,吹扫气为氮气,吹扫流量40mL/min,吹扫时间11min;解析预热180℃,解析温度190℃,解析时间0.5min;烘焙温度220℃,烘焙时间6min;捕集后的组分在上述热解析的条件下被解析进入气相色谱仪。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化学电离的有机单体氯或溴同位素在线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所述的氯代有机物气相色谱分离条件包括:毛细管色谱柱:DB-5MS柱,色谱程序升温条件:初始温度50℃,然后以25℃/min的速度升至180℃,再以15℃/min的速度升至300℃,保持3min,进样口温度:210℃;进样方式:不分流;进样体积:1μl。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化学电离的有机单体氯或溴同位素在线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所述的氯代有机物气相色谱分离条件包括:毛细管色谱柱:Rtx-624,柱始温度40℃,保持2min;以20℃/min程序升温至210℃,保持5min;进样口温度:220℃;分流进样,分流比10;柱流速1mL/min。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化学电离的有机单体氯或溴同位素在线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所述的负化学电离条件如下:
离子源类型:NCI源;反应气:甲烷;电压:70eV;离子源温度:200℃;传输杆温度210℃;灯丝电流为60μA;在以上条件下土壤中有机氯农药中的氯就会被电离为氯离子,并且同时产生35Cl-、37Cl-。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化学电离的有机单体氯同位素在线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所述的负化学电离条件如下:
离子源类型:NCI源;反应气:异丁烷;电压:70eV;离子源温度:200℃;传输杆温度210℃;灯丝电流为60μA;
在以上条件下氯乙烯、二氯乙烯、三氯乙烯或四氯乙烯单体中的氯均会被电离为产生35Cl-、37Cl-;
或
在以上条件下溴仿单体有机物中的溴就会被电离为溴离子,并且同时产生79Br-、81Br-。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未经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27023.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