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依据驾驶员反射动作之注意力侦测装置及其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26934.3 | 申请日: | 2012-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471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发明(设计)人: | 邹嘉骏;方志恒;林伯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由田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B21/06 | 分类号: | G08B2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02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依据 驾驶员 反射 动作 注意力 侦测 装置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一种侦测装置及其方法,特别是一种依据驾驶员反射动作之注意力侦测装置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关于驾驶员的安全等议题,近年来逐渐受到重视。由于驾驶员的不正确操作而导致的交通安全事故经常发生,主因是由于驾驶员睡眠不足所导致的疲劳、开车时间过长而没有适度的休息,或是酒后驾车等等。精神涣散、注意力不集中等等,驾驶员的精神状况不佳而导致车祸事故的发生。为了解决此类问题,有多种技术方案已被提出。如中国国家专利第200910310326.3号,「驾驶监控装置及方法」,主要是透过影像的撷取,侦测驾驶员者的眼睛区域与放在方向盘的手,判断驾驶员的手是否放在方向盘上的正确区域以及眼睛是否张开或是因为疲劳而闭上。
美国专利第8,045,766号,「Device,program,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sleepiness 」提供了另一种解决手段,主要是撷取驾驶员的脸部影像,透过特定的算法对脸部进行计算,发现驾驶员的精神状态不好时,利用气体装置与安全带震动装置唤醒驾驶员,甚至是透过煞车控制器予以警示。
以上针对道路安全议题,侦测驾驶员状况而加以警示的技术手段,都能合理运作而有一定的效果。然而并不能快速、准确地侦测驾驶员的注意力与精神状态。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于此提出一种依据驾驶员反射动作之注意力侦测装置及其方法,利用人类瞬间的反射动作原理,而对驾驶员进行侦测,判断驾驶员的精神状态与注意力集中程度。当发光单元发光时,在一般正常的状况下驾驶员会注视着发光单元,假如驾驶员没有注视发光单元的话,就代表疲劳或注意力不集中,藉此就可以判定驾驶员的精神状态与注意力集中程度。相较于一般传统的侦测装置,本发明侦测、判断人类眼部的瞬间反射动作,具有执行快速、有效、高精确等特点。
依据本发明所提供之依据驾驶员反射动作之注意力侦测装置,主要包含有取像单元、处理单元、安全判断单元、安全检测单元、声音产生单元与发光单元。取像单元用以取得驾驶员之头部影像与眼部影像,处理单元可对头部与眼部影像进行运算处理,安全检测单元用以发出安全检测命令。安全判断单元可对眼部影像进行数值比对与判定作业,侦测眼部影像之变化,并判别驾驶员的动作是否符合安全命令的要求,假如不符合则发出警示讯息。声音产生单元可发出警示讯息唤醒提示驾驶员,发光单元则依据安全检测命令而发光。
依据本发明所提供之依据驾驶员反射动作之注意力侦测的方法,首先发出安全检测命令,取得驾驶员的头部影像,并对头部影像进行影像数字处理,而产生眼部搜寻区域。接着在眼部搜寻区域中定义出驾驶员的眼部影像。接着侦测眼部影像之变化,监控眼部影像是否符合安全检测命令之要求,若不符合安全检测命令之要求,就会发出警示讯息提醒告知驾驶员。
有关本发明之目的、技术内容与特点,以下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式予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装置架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接续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装置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第一取像运算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第二取像运算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第三取像运算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第一使用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第二使用示意图。
附图标号
10取像单元
20处理单元
30安全判断单元
40安全检测单元
50声音产生单元
60发光单元
100装置本体
101摄影机
102第一发光单体
103第二发光单体
200头部影像
201眼部搜寻区域
202眼部影像
S101发出安全检测命令
S102取得驾驶员之头部影像
S103对头部影像进行影像数字处理,产生眼部搜寻区域
S104取得驾驶员之眼部影像
S105侦测眼部影像之变化
S106是否符合安全检测命令之要求
S107发出警示讯息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由田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未经由田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2693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