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压泵站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25172.5 | 申请日: | 2012-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627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石永良;刘羽;唐循申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通润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5B21/00 | 分类号: | F15B21/00 |
代理公司: | 常熟市常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13 | 代理人: | 朱伟军 |
地址: | 2155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压 泵站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液压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液压泵站结构。
背景技术
液压泵站是输出高压油的动力源,通过高压油管与液压泵站的高压油输出接口连接将高压油输送给油缸、工程油缸、抗震救灾设施、消防工具如液压钳和破拆工具以及液压剪、电力施工设备如导线液压钳、工矿企业的生产线、汽车维修行业用的压力机,等等。
已有技术中的液压泵站的泵油方式,即向高压油道输送高压油的方式通常采用单一结构形式,所谓的单一结构形式或使用自动工作的气泵,或使用油泵电机,或者使用手掀式的手动操作泵,对此可以由并不限于的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1714646U(变频液压泵站)、CN202031923U(大型上置式油箱液压泵站)和发明专利公布号CN102182725A(大型有级变量控制多联节能液压泵站)得到印证。
单一操作方式存在以下欠缺,如果纯粹依赖电动操作,那么虽然具有操作省力并且有助于减轻操作者的工作强度,但是存在挑剔性,例如当停电时或者气泵(或油泵电机)发生故障时则导致液压站处于瘫痪状态;如果使用单一的大泵体手工操作,那么虽然具有适应性好的长处,因为无需依赖电源,但是操作者的工作强度大。
毫无疑问,通过电动与手动相济的双管齐备的结构模式能够达到优劣互补而藉以消除前述的欠缺,然而,之所以在已公开的专利和非专利文献中既未见诸有可借鉴的技术启示,也未目睹应市即实际应用之先例,是因为受以下两大因素制约:一是主观因素;二是客观因素。所谓的主观因素是由于人们受传统设计思想或称理念的影响蒂固根深,唯恐失败;所谓的客观因素是,如果将电动(即自动)与手动兼备,那么需要在底座上设计出高压油道、自动泵油油道和手动泵油油道,并且自动及手动泵油油道既需与高压油道相通,又彼此之间不能产生干涉现象,因而在无先有技术的启示下并非易事。
鉴于上述已有技术,本申请人作了长期而艰苦的设计,并且在严格的保密措施下在本申请人企业作了实验,结果证明是切实可行的,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体现灵活的选择性而藉以确保液压站正常工作和有利于减轻操作者的工作强度而藉以体现操作省力的液压泵站结构。
本发明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液压泵站结构,包括一底座,在该底座上开设有一高压油道、第一吸油道和第二吸油道;一储油筒,该储油筒固定在所述底座上,并且与所述的第一吸油道以及与第二吸油道相通;一自动泵油装置,该自动泵油装置与底座固定,并且与所述的第一吸油道以及与所述的高压油道相通;一低压油手动操作泵,该低压油手动操作泵固定在底座上,并且与所述的第二吸油道以及所述的高压油道相通;一高压油手动操作泵,该高压油手动操作泵固定在底座上,并且同样与所述的第二吸油道以及高压油道相通。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底座上设置有一第一、第二调压阀和泄油阀,并且在底座上还开设有第一回油道、第二回油道和泄油阀油道,第一回油道的一端构成有一第一引油油道和一第二引油油道,第一引油油道通过第一单向阀与所述的高压油道相通,而第二引油油道与所述自动泵油装置相通,第一回油道的另一端通过第一泄油道与所述储油筒相通,第二回油道的一端与所述高压油手动操作泵相通,而另一端通过第二泄油道与储油筒相通,泄油阀油道的一端与高压油手动操作泵相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吸油道相通,所述的第一调压阀位于所述的第一回油道与第一泄油道之间,所述的第二调压阀位于所述第二回油道与所述的第二泄油道之间,所述的泄油阀位于所述的泄油阀油道与所述的第二吸油道之间,在所述的第二吸油道与所述自动泵油装置相通的通道上设置有第二单向阀。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自动泵油装置包括气泵泵体、高压气进气口、气泵泵腔和气泵泵芯,气泵泵体与所述的底座固定,高压气进气口位于气泵泵体的一端并且与高压空气发生装置管路连接,气泵泵芯位于气泵泵腔内,而气泵泵腔的气泵泵腔进油口经所述的第二单向阀与所述的第二吸油道相通,气泵泵腔的气泵泵腔出油口与所述的第二引油油道相通。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低压油手动操作泵包括大泵体、大泵芯和大泵芯轴套座,大泵体固定在所述的底座上,大泵芯与大泵体的大泵体腔滑动配合,大泵芯轴套座与大泵芯连接,大泵体腔的大泵体腔进油口通过第三单向阀与所述第二吸油道相通,而大泵体腔的大泵体腔出油口通过第四单向阀与所述的高压油道相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通润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常熟通润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2517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弧面铣削加工成型器
- 下一篇:用于检测欺骗无线接入点的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F15B 一般流体工作系统;流体压力执行机构,如伺服马达;不包含在其他类目中的流体压力系统的零部件
F15B21-00 流体致动系统的共有特征;不包含在本小类其他各组中的流体压力致动系统或其部件
F15B21-02 .来自存储或定时装置的程序控制的伺服马达系统;所用的控制装置
F15B21-04 .同流体性能有关的各种专门措施,例如,排气、黏度变化的补偿、冷却、过滤、预防涡流
F15B21-06 .特殊流体的利用,例如液体金属;使用上述流体的流体压力系统的特殊利用及其控制部件
F15B21-08 .包括电控设备的伺服马达系统
F15B21-10 .延迟装置或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