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治香蕉叶斑病的杀菌剂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24808.4 | 申请日: | 2012-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781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孙海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禾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N47/38 | 分类号: | A01N47/38;A01N43/653;A01P3/00 |
代理公司: | 济南日新专利代理事务所 37224 | 代理人: | 刘亚宁 |
地址: | 262737 山东省潍坊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治 香蕉 叶斑病 杀菌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药杀菌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防治香蕉叶斑病的杀菌剂。
背景技术
在倡导绿色和保护环境的今天,多种高毒和高残留化学物已被限量或停产。据调查,全世界对植物有害的病原微生物(真菌、强菌、立克次氏体、支原体、病毒、藻类等)有8万种以上。植物病害对农业造成巨大损失,全世界的农作物由此平均每年减少产量约500Mt。历史上曾多次发生因某种植物病害流行而造成严重饥荒,甚至大量人口饿死的灾祸。使用杀菌剂是防治植物病害的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有机汞、有机砷和某些有机氯杀菌剂因毒性或环境污染问题而渐被淘汰。新一代的内吸剂由于防治效果提高而使杀菌剂的市场进一步扩大。
香蕉叶斑病按其病原菌不同划分,有黄叶斑病、黑叶斑病、暗双孢叶斑病、叶条斑病、尾孢叶斑病和斑点病等真菌类病害。其中前三种较常见,以黄叶斑病的发生和危害为国内外最多见、发生量最大。香蕉叶斑病不仅危害香蕉叶片,而且影响果实的重量和质量,降低经济价值。 目前,对香蕉叶斑病的主要防治是药剂防治,一般除去普通农药外,主要用的杀菌剂250克/升苯醚乳油、25%咪鲜胺乳油、250克/升丙环唑乳油、15%腈菌·咪酰胺乳油,但是上述药剂杀菌效果不明显,喷洒后见效时间长,药效持续时间短,从而影响香蕉的产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杀菌效果明显、见效快、药效持续时间长的防治香蕉叶斑病的杀菌剂。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防治香蕉叶斑病的杀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剂包括苯醚甲环唑、和咪酰胺,其中苯醚甲环唑与咪酰胺的重量百分比为(15~1):(50~10)。
作为一种改进:
所述醚甲环唑与咪酰胺的重量百分比为7.5:17.5。
作为再进一步的改进:
所述醚甲环唑与咪酰胺的重量百分比为15:50。
作为再进一步的改进:
所述醚甲环唑与咪酰胺的重量百分比为1:10。
作为再进一步的改进:
所述醚甲环唑与咪酰胺的重量百分比为10:25。
作为再进一步的改进:
所述醚甲环唑与咪酰胺的重量百分比为10:20。
作为再进一步的改进:
所述杀菌剂的助剂为乳化剂ABSCa,连续相为水。
所述ABSCa占杀菌剂总重量的10~20%。
所述ABSCa占杀菌剂总重量的15%。
苯醚甲环唑是目前国际最前沿的农药杀菌剂,是广谱、安全杀菌剂,具有预防、治疗和铲除三大功效,属三唑类杀菌剂,具有内吸性,是甾醇脱甲基化抑制剂,杀菌谱广,通过苯醚甲环唑对叶面处理或种子处理可提高作物的产量,提高作物的品质。
苯醚甲环唑对于囊菌纲、担子菌纲和包括链格孢属壳二孢属、尾孢霉属、刺盘孢属、球座菌属、茎点霉属、柱隔孢属、壳针孢属、黑星孢属在内的半知菌、白粉菌科、锈菌目和某些种传病原菌有持久的保护和治疗活性。其作用机理是通过抑制麦角缁醇的生物合成而干扰病菌的正常生长,对植物病原菌的孢子形成有强烈的抑制作用。苯醚甲环唑杀菌谱广,施用苯醚甲环唑一次,可预防多种病害,对作物的安全性好,可应用于多种作物上。
咪鲜胺为有机杂环类杀菌剂中的咪唑类杀菌剂,杀菌谱广,为高效、广谱、低毒型杀菌剂,具有内吸传导、预防保护治疗等多重作用。咪鲜胺通过抑制甾醇的生物合成使菌体细胞膜破坏而起作用,在植物体内具有内吸传导作用,对于子囊菌和半知菌引起的多种病害防效极佳。
ABSCa的化学名称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钙,由四聚丙烯与苯进行烷基化反应成十二烷基苯后,再经磺化和用消石灰中和而得,固体,微溶于水,为配制农药的乳化剂。
将苯醚甲环唑和咪鲜胺按比例混合制成杀菌剂,利用两者不同的杀菌机理,使二者在杀菌方面能够互补,取长补短,在保证使用药品都是低毒的前提下,快速进入作物内部从不同的机理着手杀灭病菌,而且能够在作物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使病菌很难侵入,药效持续时间长,从而起到保护作物,杀灭病菌,增产增收的作用。
在使用时,取本杀菌剂,用水以1:1000~2000的比例稀释后,对香蕉作物进行喷洒来防治病害,当病菌接触药剂后,药剂中的苯醚甲环唑通过抑制麦角缁醇的生物合成而干扰病菌的正常生长,尤其对植物病原菌的孢子进行强烈的抑制,抑制病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同时,咪鲜胺通过抑制甾醇的生物合成使菌体细胞膜破坏而失去作用,进而杀死病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禾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东禾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2480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减小无线网络资源消耗的认证架构
- 下一篇:一种射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