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调湿建材及其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24023.7 | 申请日: | 2012-0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748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川合秀治;竹田道弘;平泽义昭 | 申请(专利权)人: | 骊住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4B38/00 | 分类号: | C04B38/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丁香兰;褚瑶杨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建材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以氢氧化铝作为原料的调湿建材及其制造方法,特别涉及在维持氢氧化铝的烧制物的调湿性的同时可赋予强度的调湿建材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将氢氧化铝粉末加热处理而制造的氢氧化铝脱水物具有吸放湿特性,因而提出了向氢氧化铝中添加添加物并混合和成型、烧制而得到的调湿建材。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122657)中记载了下述内容:将氢氧化铝和粘土混配、混合以及成型,使得化学组成为Al2O3为33重量%~76重量%;SiO2为15重量%~57重量%;Na2O、K2O、Li2O、B2O3、P2O5的总量为5重量%以下;CaO、BaO和MgO的总量为9重量%以下,接下来进行烧制,使得在X射线衍射图中检测出k-Al2O3的主峰,并使该k-Al2O3的主峰的高度高于α-Al2O3的主峰,从而制造调湿建材。
该专利文献1利用了由氢氧化铝的脱水而产生的氧化铝(三氧化二铝)的吸放湿特性,同时利用与原料氢氧化铝合用的粘土的烧结促进作用而使烧制物(烧结体)具有高强度。
日本特开2002-249372中记载了下述内容:将含有氢氧化铝、高岭土质粉体和水玻璃的原料混合和成型,并进行烧制,从而制造调湿建材。
该专利文献2通过在原料中混配水玻璃,从而提高了调湿建材的强度。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122657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2-249372
发明内容
氢氧化铝因烧制而脱水,形成具有大量的孔的多孔状态。该孔表现出优异的调湿性能。由于为多孔质,因而该氢氧化铝系调湿建材较脆,例如在壁面施工时,会因躯体的微细的裂纹或移动而产生裂缝,因此需要在不过于降低调湿性能的情况下提高强度。
专利文献1中,通过在原料中混配粘土,可以抑制氢氧化铝脱水物的微细的孔因烧结而倒塌,并且通过使氢氧化铝脱水物彼此之间牢固地连结,可以提高强度。专利文献2中,水玻璃在低温下熔融,使氢氧化铝脱水物凝固,由此提高强度。
但是,若增加原料中的粘土或水玻璃的比例,则原料中的氢氧化铝量相对减少,调湿性能降低。另外,混配水玻璃时,水玻璃在烧制时熔融,堵塞调湿的孔,使调湿性能降低。另外,若使用水玻璃,则成型的粉发粘,成型时会附着到模具上,使生产率降低。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与上述专利文献1、2的调湿建材相比能够进一步改善调湿性能和强度、并且也容易制造的调湿建材及其制造方法。
方案1的调湿建材是通过将含有氢氧化铝并含有膨润土和/或蒙脱石的原料成型并烧制而形成的。
方案2的调湿建材的特征在于,在方案1中,该原料含有氢氧化铝30重量%~97重量%、膨润土和/或蒙脱石3重量%~70重量%。
方案3的调湿建材的特征在于,在方案1中,该原料含有氢氧化铝30重量%~90重量%、膨润土和/或蒙脱石1重量%~30重量%、粘土5重量%~69重量%。
方案4的调湿建材的制造方法为,将含有氢氧化铝并含有膨润土和/或蒙脱石的原料成型,并在700~1100℃进行烧制。
方案5的调湿建材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在方案4中,该原料含有氢氧化铝30重量%~97重量%、膨润土和/或蒙脱石3重量%~70重量%。
方案6的调湿建材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在方案4中,该原料含有氢氧化铝30重量%~90重量%、膨润土和/或蒙脱石1重量%~30重量%、粘土5重量%~69重量%。
方案7的调湿建材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在方案4~6的任一项中,所述原料的至少一部分进行了预烧。
通过300~500℃左右的烧制,氢氧化铝脱水而形成为多孔质,表现出调湿性,但并不具有作为建材的强度。若为了提高强度而以高温烧结,则调湿性消失。所述专利文献1中,通过在氢氧化铝中混配粘土,可以确保氢氧化铝脱水物的调湿性,同时利用粘土的粘合作用而表现出强度。本发明中使用的膨润土具有比粘土更强的粘合力,因此可以使氢氧化铝的脱水物牢固地聚集,因而能够实现调湿建材的高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骊住株式会社,未经骊住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2402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治疗哮喘的中药汤剂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盐酸头孢吡肟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