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识别治疗头的装置及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23933.3 | 申请日: | 2012-0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421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于鹏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龙之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9/00 | 分类号: | G06F19/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黄磊 |
地址: | 51073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识别 治疗 装置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中的理疗设备领域,特别涉及智能识别治疗头的装置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冲击波治疗仪是将压缩的空气经程序控制产生的脉冲声波转换成高精准的弹道式冲击波,利用仪器特有的频率,通过治疗头的定位和移动作用于人体激痛点,起到改善激痛点所影响区域的功能障碍、分解积存的代谢产物、刺激受影响的区域肌群、阻断向心性疼痛传导从而达到缓解疼痛的治疗效果。而在这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的则是冲击波治疗仪的枪头,即治疗头。
目前,国内尚无自主研发的冲击波枪头。国外冲击波治疗仪的枪头一般不可更换,而只能更换整个枪体;少数可以更换枪头的冲击波治疗仪却不够智能化和人性化,更换后无法自动识别治疗头。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识别治疗头的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识别治疗头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智能识别治疗头的装置,包括微型计算机、显示屏和冲击波治疗枪;所述冲击波治疗枪包括枪体、导管、冲击头、ID模块、治疗头和ID模块探针,所述冲击头、ID模块和ID模块探针设置在治疗头内部,导管安装于在枪体内部并与所述治疗头旋紧连接,ID模块探针与ID模块弹性接触连接;所述微型计算机通过数据线连接枪体,所述微型计算机读写所述治疗头的信息,所述显示屏与微型计算机连接。
所述导管安装于在枪体内部并与所述治疗头通过螺纹旋紧连接。
所述ID模块探针通过弹簧与ID模块弹性接触连接。
所述显示屏为TFT真彩液晶显示屏。
所述ID模块探针设有三根;三根ID模块探针设置在导管内壁,且均匀分布在导管横截面上。
本发明另一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基于上述智能识别治疗头的装置的智能识别治疗头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微型计算机向ID模块发送读指令;ID模块接收到读指令后,向微型计算机发送反馈信号;微型计算机接收到反馈信号,确认ID模块已接收到读指令,再发送第一地址;ID模块接收到第一地址后,读取ID模块中第一地址存储的数据,将其发送给微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再读取ID模块中第二地址的数据;ID模块第一地址中存储治疗头半径,在第二地址中存储了从开始使用到目前使用的治疗次数;微型计算机根据治疗头半径及治疗次数,查询到治疗头的类型,显示到相应位置,并且调用相应治疗界面和治疗参数,完成智能识别的过程;
S2、治疗头每工作1次,微型计算机对治疗次数加1,对治疗次数进行更新;然后微型计算机通过传输线、导管、ID模块探针及弹簧,向ID模块发送写指令;ID模块接收到写指令后,发送反馈信号;微型计算机接收到反馈信号后,确认ID模块已接收到写指令,微型计算机将第二地址发送给ID模块;ID模块接收到第二地址后,ID模块将第二地址下的数据擦除,并且发送反馈信号;微型计算机得到反馈信号后,确认ID模块已接收到第二地址,然后将更新后的治疗次数发送给ID模块;ID模块接收到更新后的治疗次数,将其存储在第二地址下。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
1、在设备使用过程中需要频繁更换治疗头来达到不同的治疗效果,在更换过程中,只需选择所需要的冲击头直接连接,微型计算机可以依据读取的冲击头种类等信息找到相应程序自动执行。防止人为选择出现错误,为使用医师节省时间与精力,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2、还解决了探针在一定范围内可灵活伸缩问题:ID模块探针与ID模块之间添加弹簧作为限位装置,保证探针在一定范围内可灵活伸缩,使得探针对与其接触的ID模块有相互作用的推力,提高探针接触的可靠性。
3、将ID模块固定在治疗头内部,ID模块设计了三根探针。将三根探针均匀的分布在圆形的周围,在外部有振动的时候不管治疗头偏向于哪个方向都能有至少一个探针可靠地接触,从而保证了在有来自不同方位的振动时的可靠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框图。
图2为本发明的冲击波治疗枪的机械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冲击波治疗枪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龙之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龙之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2393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栅极图形尺寸收缩方法
- 下一篇:一种监控报警优化系统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G06F 电数字数据处理
G06F19-00 专门适用于特定应用的数字计算或数据处理的设备或方法
G06F19-10 .生物信息学,即计算分子生物学中的遗传或蛋白质相关的数据处理方法或系统
G06F19-12 ..用于系统生物学的建模或仿真,例如:概率模型或动态模型,遗传基因管理网络,蛋白质交互作用网络或新陈代谢作用网络
G06F19-14 ..用于发展或进化的,例如:进化的保存区域决定或进化树结构
G06F19-16 ..用于分子结构的,例如:结构排序,结构或功能关系,蛋白质折叠,结构域拓扑,用结构数据的药靶,涉及二维或三维结构的
G06F19-18 ..用于功能性基因组学或蛋白质组学的,例如:基因型–表型关联,不均衡连接,种群遗传学,结合位置鉴定,变异发生,基因型或染色体组的注释,蛋白质相互作用或蛋白质核酸的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