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成像放大方法及其运用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23299.3 | 申请日: | 2012-0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404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黄得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得锋 |
主分类号: | G02B27/22 | 分类号: | G02B27/22;H04N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3000 福建省漳***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成像 放大 方法 及其 运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成像眼镜,尤其涉及一种单眼的可改变成像大小及可改变成像位置的成像眼镜。
背景技术
现有的3D技术都得通过固定设备实施,而且3D的画面精细度差,且视角非常有限。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视频小,完全模拟眼睛视觉效果的全3D设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技术方案为:
一种成像放大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1) 使成像载体上的图像S向其背面方向成像S’,并使观察者看到的S’刚好覆盖S在成像载体上区域;
2) 设制导视系统,所述导视系统是分别设于两图片上的同一物方的视觉元素,该视觉元素满足观察者可以由近及远适应图片在远距离成像的视角。
所述导视系统是一成像载体与S’的连接线。
一种电视眼镜,它包括左眼视频和右眼视频,左眼视频和右眼视频配合成像满足观察者所看到的画面远离电视眼镜。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之处在于:
通过电视机的左像S1和右像S2的配合,电视机前的观众看到的显示屏将在S’的位置上成像,观众在任意位置上,眼球沿电视机真实显示屏边沿将刚好都看到在电视机后的S’的相应边沿,显然S’的面积大于S的面积,且S’成像离S越远,则S’越大。
本发明可用于隐形突兀的梁体,可以将室内空间扩大,可以将室内空间形成任意环境,如:外太空 皇宫 花园 等任意的视觉效果。
通过本发明可在视频设备上贴上光栅板,根据光栅的栅距处理左右成像画面,使画面后置,由其成像放大后,像素反而提高,因此 刚好可以弥补设备增加光栅后你使图片的失贞。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2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成像放大方法的实施例1
它包括以下步骤:
1) 将视频源的每贞图像设制成两副完全相同的图像;
2) 平行重叠步骤1)所述两图片,并根据纵深要求错开重叠区,使得两图片即有重叠的部分,也有不重叠的部分;
3) 使观察者的左眼能且只能看到步骤2)所述一像,右眼能且只能看到步骤2)另一像。
原理:
如图1所示,电视机后面有一面对其屏示屏S1放大若干倍的大显示屏S2,假设S1为一窗口,通过S1可以看到S2,且对成像载体的成像区假设有一面对其放大的画面S2放置在成像载体后面,而人眼通过成像区的窗口看到S2,假设通过窗口的边际刚好可以看到S2的边际。
为了使眼球能迅速调整左像和右像的正确视差角度,本发明设了一导视线L,观察者仿佛可以看到L连接S’和S,由使眼球能由近及远适应显示屏被推向远方。
利用现有技术是可以实现左像和右像配合得到显示屏向内纵深的,该技术可以是:
左像和右像交替快速显示,通过眼镜的左镜和右镜。
通过光栅,使左像和右像按特定角度发出光线,使左眼和右眼刚好分别只能看到左像和右像,从而达到上述显示屏的放大的效果。
观察者配带单视眼镜,使得左眼能且只能看到左眼像布,右眼能且只能看到右眼像布。
成像载体上的N个物方点s组成物方S,使物方点s在成像载体的背面方向上成像,成像点为s’,各成像点组成像方 S’,使得观察者的眼睛。
成像载体上设有画面S的左像S1和右像S2,通过S1和S2使观察者看到画面S在成像载体后面成像,像方为S‘ 。
将画面分别调整为画面的左像和右像。
一种成像放大方法的运用
它设有一缓冲器、光路延长设备和3D眼镜。
所述缓充器,将每贞的图像处理成左眼成像和右眼成像,通过合成后,每贞图像在显示器后成像。
所述光路延长设备,是指在电视眼镜中使光源发出的光先经过光路延长器后,再到眼球,使得眼睛看到发光点的位置变远了。
显示屏设有虚拟视频框,配合左右眼分离技术后,可使得观察者看到视频框在原位置之后成像,即 观察者看到视频设备远离观察部了。
所述3D眼镜满足:左眼视频和右眼视频,共同形成视觉效果,使得视频上的成像整体远离配戴者。
工作原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得锋,未经黄得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2329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硬盘测试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智能锅炉余热回收利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