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望远变焦镜头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22778.3 | 申请日: | 2012-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177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24 |
发明(设计)人: | 郑昇芳;林世穆;林英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圆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15/173 | 分类号: | G02B15/173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张龙哺;冯志云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望远 变焦镜头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望远变焦镜头,尤指一种可应用于数字摄影机(DV)、数字相机(DSC)、平板电脑…等手持式电子产品内或CCTV闭路电视摄影机、安全监控系统…等影像获取装置内的高倍率望远变焦镜头。
背景技术
应用于拍摄电影的摄影机,常需要透过变焦镜头将远景中的微小物体放大到人物特写的画面,此动作已变成重要的摄影技巧。在安全监控的闭路电视系统中,也需要将远距的景物放大到可以辨识容貌的清晰影像,所以在CCTV闭路电视摄影机及安全监控系统的取像镜组中需要使用具有高放大倍率的望远变焦镜头。
在望远镜头中,由于焦距长才可能产生较大的放大倍率影像,也因为需要很长的焦距,所以使得镜头系统的总长也是较长的。因为要顾及广角端的影像,第一群镜组的孔径一般也是较大的,也就是说,整个高倍望远镜头的体积是较大的。
首先,美国专利US7,532,411已揭露一种4群屈光能力为PNPP(正负正正)的变焦系统,其具备有高变倍(10X)的功能,不过该前案4镜群在变焦的过程中4镜群全部有位移,如此架构固然可以获得良好的成像品质,然而第一群镜组的辐面有效直径是镜头系统中的最大者,将此又大又重的镜组驱动,必是一件耗能的工作。
再者,日本特许公报JP昭50-26931已揭露一种5群屈光能力为PNPNP的变焦系统,其中第2、4群镜组是以连动的光学补偿方式来保持影像在同一聚焦面上。另外,日本特许公报JP昭45-08840已揭露一种4群屈光能力为PNPP的机械补偿变焦结构,不过其中有第1、2、3、4群镜组皆为运动群,对制造成本而言是不利的。
此外,日本特许公报JP昭46-32989也揭示一种达成高变倍(15X)的变焦设计,其为4群屈光能力为PNNP的结构,其中第2、3群镜组运动,以达成机械补偿的变焦结构。再者,美国专利US5,815,322采用内对焦的设计,也可以达成高变倍(20X)的变焦设计,不过该前案是采用PNNP的架构。另外,美国专利US7,672,061采用内对焦的设计,也可以达成高变倍(22X)的变焦设计,不过该前案是采用PNNP的架构。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望远变焦镜头,其采用4群屈光能力依序为PNPP的透镜群组,属于一种内对焦式的机械补偿变焦镜头结构。
本发明其中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望远变焦镜头,其包括:一具有正屈光能力的第一透镜群组、一具有负屈光能力的第二透镜群组、一具有正屈光能力的第三透镜群组、及一具有正屈光能力的第四透镜群组。上述具有正屈光能力的第一透镜群组固定于一第一特定位置上。上述具有负屈光能力的第二透镜群组随着望远变焦镜头的放大倍率的变动以沿着望远变焦镜头的光轴来移动。上述具有正屈光能力的第三透镜群组固定于一第二特定位置上。上述具有正屈光能力的第四透镜群组沿着望远变焦镜头的光轴来移动,以保持望远变焦镜头所产生的成像面准确投射在一影像记录器上。第一透镜群组、第二透镜群组、第三透镜群组、及第四透镜群组沿着光轴并从望远变焦镜头的物体侧朝向成像侧的方向依序排列,且第一透镜群组、第二透镜群组、第三透镜群组、及第四透镜群组的焦距需符合下列两组条件:
条件(1):
条件(2):
其中,F1为第一透镜群组的焦距,F2为第二透镜群组的焦距,F3为第三透镜群组的焦距。
因此,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圆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圆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2277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