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滑动天窗系统的顶盖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21536.2 | 申请日: | 2012-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7335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R·格林姆;C·黎斯;H·波姆;J·施洛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戴姆勒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J7/04 | 分类号: | B60J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泛华伟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80 | 代理人: | 蔡民军 |
地址: | 德国斯***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滑动 天窗 系统 顶盖 | ||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滑动天窗系统的顶盖。
背景技术
汽车的滑动天窗系统通常是众所周知的。它们具有至少一个顶盖,这顶盖在关闭状态下封闭住汽车车顶里的一个开口。通常有一个开合机构,用这机构可以使顶盖从关闭位置上滑动到一个或多或少打开的位置上。
一个这样的滑动天窗系统的的顶盖的实例可以见DE 102 13 994 A1。在顶盖上设有一个滑杆部件25,它可以在一个滑架里滑动,这滑架是开合机构的一部分。滑架部件的横断面为Z-形,其中滑杆部件的支边通过发泡方式固定在顶盖上。
已知的顶盖的缺点在于:滑杆部件由于其几何形状而在顶盖里产生弯矩。
发明内容
发明的任务在于:提出一种滑动天窗系统的顶盖,其特征在于刚性高,弯曲载荷小,以及在垂直方向上结构空间小。
为了解决这个任务,按照发明设有一个滑动天窗系统的顶盖,它具有至少一个U-形断面的加强元件,该元件用其中间支边设置在顶盖上,从而使两个侧面支边从端盖处伸展离开。U-形的加强元件明显地提高顶盖的刚度,在垂直方向上为此却不需要大的结构空间。
加强元件可以与顶盖粘接起来和/或埋入在一个设置于顶盖上的泡沫部件里。按此方式可以用少的费用实现必需的机械连接。
加强元件优先是一个成型轨道。一种这样的轨道费用少。
按照一种优选的实施形式,在加强元件上设有一个导向轨。按此方式一方面形成一种紧凑的结构,另一方面稳定性很高,这是因为在导向轨和顶盖之间作用的力直接由加强元件承受。
按照一种实施形式规定,导向轨集成在加强元件里。按此方式可以减少所需零件的数量。此外也不需要在加强元件上安装导向轨的费用了。导向轨例如可以通过适合成型和定向的导向连板构成,这导向连板接在加强元件的侧面支边上成为一体。
按照一种备选的实施形式规定:导向轨具有一个底部构件,其用此构件设置在加强元件上,并具有两个弯钩状的导向连板。这可以使得导向轨布置在加强元件的内部,从而使结构紧凑。
如果弯钩状的导向连板伸展布置在相反方向上的话有利的是。这可以使得开合机构的滑架没有附加花费地在导向轨上的横向方向上导向移动。与优先为对称的横断面一起,使得从导向轨上并没有弯矩传入到顶盖里。
导向轨可以与加强元件按不同的方式连接,例如材料复合连接,尤其是粘接,焊接或者钎焊连接,或者也可以机械地,尤其是螺栓连接,钉合连接或者无铆钉铆接。
为了解决上述任务,设有一个滑动天窗系统,它具有顶盖、加强元件和导向轨,其中滑动天窗系统具有一个开合机构,该机构含有一个开合用的滑架,其中滑架可滑动地布置在导向轨上。导向轨和加强元件的相互嵌套布置,一方面使顶盖里的弯曲载荷很小,另一方面使垂直方向上的结构很紧凑。
附图说明
以下根据一种表示于附图中的实施形式对发明进行说明。附图所示为:
图1具有一个滑动天窗系统的汽车的简图;
图2沿着图1的II-II平面的剖视简图;
图3沿着图1的III-III平面的剖视简图,其中顶盖位于一个部分伸出的位置上。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表示了具有一个车顶2的汽车1,这车顶设有一个滑动天窗系统。从这系统在图1中尤其是可以看到一个顶盖5,这顶盖可以通过一个开合机构从图1所示的关闭位置向后移动,从而使车顶2里的车顶开口或多或少地开通。顶盖5可以由塑料或者由玻璃组成。
开合机构包含有两个车顶轨道10,这些轨道在纵向方向上沿着汽车顶盖的侧面车架纵梁布置。在车顶轨道10里装有不同的构件,用这些构件可以使顶盖5移到关闭位置上或者说不同打开的位置上。滑架12(见图3)也是开合机构的一部分,它接合于一个导向轨20上可以滑动。导向轨20优先由金属组成并具有一个基本上对称的横断面,有一个底部部件22和两个弯钩状导向连板24。导向连板从底部部件起伸展布置在相互相反的方向上。
滑架12在导向连板的外边上围住导向连板,从而滑架垂直于滑动方向可靠地保持在导向轨上。
导向轨20布置在一个U-形加强元件30的内部,这元件同样也优先由金属组成,并且做成异形部件。加强元件30包含有一个中间支边32,它对着顶盖并装在这顶盖上,以及还有两个侧面支边34。在顶盖5上通过粘接和/或注入泡沫装上加强元件30(见图2和3中表示出的PU(聚氨酯)泡沫3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戴姆勒股份公司,未经戴姆勒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2153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