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折叠器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18571.9 | 申请日: | 2012-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136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24 |
发明(设计)人: | 黄士维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士维 |
主分类号: | B62K15/00 | 分类号: | B62K15/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冠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67 | 代理人: | 诸兰芬 |
地址: | 中国台湾彰化县员林***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折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系有关于一种折叠器,特别是指一种在自行车之车架管或把手立管而应用一种连杆式快拆件折叠枢转的折叠器。
背景技术
按,折叠自行车已越来越能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由于折叠后具有不占空间的特性,故容易收藏或置于后车箱中携带外出,而其折叠结构林林种种,其中,早期折叠式自行车,主要系在自行车车架之车头管或车架管间各设置一折叠器结构,使车头管与车架管可藉由折叠器作上下及侧向之枢转折叠;又该折叠器的设计林林总总,如在枢接端之另一边利用一快拆件枢转扣合的最常见结构,亦或在枢接端之两折叠座上分别与呈枢接状之两支杆一端形成连杆式枢接而藉由两支杆作收展迫合紧扣的折叠器;惟该等结构设计最大的缺点在于没有可防止两支杆松动或误触时所产生之危险性,而影响骑乘安全性甚巨。
是以,针对上述习知之连杆式折叠器存有安全上的问题,本发明人就从事自行车相关产品的多年产销经验,深思改善的方法,在经过多次改良与测试后,终于研发出一种防松开而安全之折叠器。
发明内容
有关本创作所采用之技术、手段及其功效,兹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详细说明于后,相信本创作上述之目的、构造及特征,当可由之得一深入而具体的了解。缘此,本发明之主要目的系在于提供一种之折叠器,主要包括有:
一第一折叠座,其一端之上下边处各向内凸出有一相对状之枢接凸缘,另端边上系向外凸出一对枢接凸耳,该枢接凸耳中之间隙又向内延伸至叠合面上而形成出一嵌置凹口;
一第二折叠座,系叠合于第一折叠座之叠合面上,其一端之边上系凸出一内枢套与第一折叠座之枢接凸缘对应枢接,而该第二折叠座之另端边上则形成出一外枢套,该外枢套内侧边处之叠合面上设有一对应第一折叠座嵌置凹口之凸扣块;
一连杆式快拆件,系设于第一折叠座与第二折叠座枢接端之相对边,包括藉由一枢杆相互枢接之拉柄与一调节杆,其中拉柄一端系设有一对内枢耳供一第一枢轴枢接于第二折叠座之外枢套上,而该调节杆一端连结之枢接端头则可藉由第二枢轴与第一折叠座之枢接凸耳枢接,其中该第二枢轴系为中空状,并具有一封闭端及一开放端,其内容设有一顶柱及一压缩簧,该压缩簧夹设于该第二枢轴之封闭端及该顶柱之间,使该顶柱常态具有向外之弹性抵力,该拉柄近内枢耳之一折边上并成型凸出有一与内枢耳同向之孔座,该孔座内可移动的设置一按压扣,该按压扣系被该顶柱所推持,当该按压扣未被按压时,该柱体被压缩簧所推顶以穿入该孔座内,以防止拉柄松动。
藉此,当第一折叠座与第二折叠座叠合时,该伸出于第二枢轴处之顶柱恰可扣入于孔座中与拉柄形成干涉限制连杆式快拆件扳开,而藉以提供折叠器之安全性者。
本发明之次一目的系在于提供一种折叠器,由于在第一折叠座之枢接凸耳与叠合面上凹设有一嵌置凹口,而于第二折叠座之外枢套内侧边处设有对应该嵌置凹口之凸扣块,因此,当第一折叠座与第二折叠座叠合时,该凸扣块恰可扣合入嵌置凹口中,使该第一折叠座与第二折叠座于叠合固定后可分散作用于枢接边的应力集中,进而提升整体折叠盒之抗变强度者。
附图说明
图1系本发明之立体图。
图2系本发明之立体分解图。
图3系本发明组装在车架之实施例立体图车架未折叠时。
图4系本发明组装在车架之实施例立体图车架折叠后。
图5系本发明与车架管之立体示意图未折叠状态。
图6系本发明之局部组合剖面示意图,并显示该连杆式快拆件叠未解除扣合的动作示意状态。
图7系本发明与车架管之立体示意图折叠状态。
图8系本发明之局部组合剖面示意图,并显示该连杆式快拆件叠解除扣合的动作示意状态。
图9系本发明之局部立体图。
图10系图9之剖面示意图。
图中:10.折叠器;1.第一折叠座;11.叠合面;12、13.枢接凸缘;130.轴向沉孔;14.枢接凸耳;15.容置缺口; 16.嵌置凹口;17.叠合凸点; 2.第二折叠座;21.内枢套; 210.径向穿孔;211.栓件;22.外枢套;220.径向穿孔;23.凸扣块;24.叠合面;25.叠合凸点;3.内枢轴;31.径向插接孔;4.连杆式快拆件;41.枢杆;42.拉柄;421.内枢耳;422.孔座;4220.定位螺孔;423.螺栓柱;424.导斜面;43.调节杆;431.枢接端头;4310.套接孔;432.轴向穿孔;433.螺栓;5.第一枢轴;6.第二枢轴;61.螺孔;7.顶柱;71.轴向沟槽;8.压缩簧;9.按压扣;91.轴向沟槽;20.车架。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士维,未经黄士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1857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折叠小艇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一种判别列车运行方向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