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截面分布式光纤光栅热式流量传感器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16705.3 | 申请日: | 2012-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645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程佳;董新永;周艳;周文俊;陈哲敏;沈文新;黄震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F1/66 | 分类号: | G01F1/66;G01P5/26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林怀禹 |
地址: | 310013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截面 分布式 光纤 光栅 流量传感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纤传感器件,具体涉及一种多截面分布式光纤光栅热式流量传感器。
背景技术
流速、流量的测量在石油、化工、医药、能源计量、环境监测等工业生产过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流速、流量传感器是流体检测和控制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传感器件。传统的机械式流速、流量传感器测量误差大、精度低。例如,采用超声波的流速测量仪、电磁波的流速仪或声学多普勒效应的流速仪等,虽然测量精度较高,但易受电磁波干扰。
随着光纤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很多基于光学原理的光纤流速、流量传感器。光纤流量传感器是采用光在光纤中传输时光的特性(如强度、相位、频率、波长等)会受流量的调制并将相应的调制量解调为流体流速的原理实现的。与传统的流量传感器相比,光纤流量传感器具有如下优点: (1)准确度、灵敏度高;(2)耐高压、耐高温、抗电磁干扰,在易燃、易爆环境下安全可靠;(3)频带宽、动态范围广;(4)便于远距离测量和控制;(5)体积小、质量轻。由于具有抗电磁干扰、抗环境噪声,电气绝缘性及自身安全性等特点,因此光纤流量传感器将有着巨大的市场价值。
在实际的流体中,无论是再管道内的流动,还是绕物体流动,都会导致流体的能量受到不同程度的损耗,也就是说,在同一截面的流速并均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截面分布式光纤光栅热式流量传感器,进行管道中各处的流场分布的测量。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在管道一的管壁上沿轴向设有多个钻孔,在每个径向截面上设有2个以上钻孔,每个钻孔中分别安装密封连接件,光纤通过密封连接件固定在钻孔内,尾纤从其中相对的一个钻孔中引出,每个光纤中均串接一个光纤光栅热式流量传感器件,同一径向截面上光纤光栅热式流量传感器件保持均匀分布,并且光纤光栅热式流量传感器件的温度补偿段光纤靠近尾纤的一端。
所述的在测量管管壁上沿轴向的每个径向截面上均分别等分设有6个钻孔,沿径向3个钻孔对称布置成“川”字形,6个钻孔位于同一径向平面上。
所述的在测量管管壁上沿轴向的每个径向截面上等分设有3个钻孔,3个钻孔位于同一径向平面上呈三角形布置。
所述的在测量管管壁上沿轴向的每个径向截面上等分设有4个钻孔,4个钻孔位于同一径向平面上呈正方形布置,并在其中一个对角线上布置,在对角线上又串接另一个光纤光栅热式流量传感器件。
所述的光纤光栅热式流量传感器件包括:温度补偿段光纤和流量测量段光纤;温度补偿段光纤纤芯写入第一光纤光栅,流量测量段光纤纤芯写入第二光纤光栅,第二光纤光栅所在光纤的包层表面镀有一层金属离子形成金属膜,错位熔接区的耦合率通过调整温度补偿段光纤和流量测量段光纤端面的横向错位距离来实现。
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测量每个FBG的中心波长,可得到FBG所处位置的流量信息,并可分析出各个传感器件所在平面的流量分布。光纤光栅技术与热式流量传感技术相结合,实现了流量的精确测量,具有制作简单、体积小、灵敏度高、成本较低等优点,填补了现有技术的空白。同时,此结构提供的光信号可通过光纤远距离传输,广泛应用于各种气体运输管道的流速、流量检测中,可适用于电磁强干扰、湿度大等恶劣环境中。
附图说明
图1是多截面分布式光纤光栅热式流量传感器的剖面图。
图2是第一种多截面分布式光纤光栅热式流量传感器的径向视图。
图3是第二种多截面分布式光纤光栅热式流量传感器的径向视图。
图4是第三种多截面分布式光纤光栅热式流量传感器的径向视图。
图5是光纤光栅热式流量传感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温度补偿段光纤,2、流量测量段光纤,3、第一光纤光栅,4、错位熔接区,5、金属离子形成金属膜,6、第二光纤光栅,7、光纤光栅热式流量传感器件,8、光纤,9、管道,10、密封连接件,11、尾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多截面分布式光纤光栅热式流量传感器的结构装置有很多种,下面列举三种,但不仅限于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计量科学研究院,未经浙江省计量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1670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