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农杆菌介导梅花成熟子叶再生体系的遗传转化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10016150.2 申请日: 2012-01-18
公开(公告)号: CN103215307A 公开(公告)日: 2013-07-24
发明(设计)人: 张俊卫;杨洁;闻娟;张蔚;包满珠 申请(专利权)人: 华中农业大学
主分类号: C12N15/84 分类号: C12N15/84;A01H4/00;A01H5/00
代理公司: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42001 代理人: 张红兵
地址: 430070 湖*** 国省代码: 湖北;4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杆菌 梅花 成熟 子叶 再生 体系 遗传 转化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植物基因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以通过农杆菌介导、利用梅花成熟子叶再生体系进行遗传转化方法。

背景技术

梅花(Prunus mume)属于蔷薇科(Rosaceae)李属(Prunus)植物,是中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国外仅日本、朝鲜、新西兰等少数几个国家有种植。根据植物采集家的实际工作和中、日若干古籍的记载,肯定了中国乃梅之故乡。梅花主要分布于我国的长江流域及整个江南地区。川、滇、藏交界的横断山区和云贵高原一带被认为是梅、半野生梅的自然分布中心,即梅的变异与种质多样化中心。在我国有7000年以上的应用史和2000年以上的栽培史。梅花集色、香、姿、韵于一身,有“梅天下尤物”的美称,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其生性较为耐寒(一般能耐-5℃的低温),且开花较早,能在早春怒放。

然而,梅花一般不能抵御-15℃--20℃的低温,仅杏梅系的品种除外。梅花绝大多数品种(多属真梅系)集中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一带,在北方梅花品种则较少且主要以杏梅系和樱李梅系为主,少见真梅系品种,有“南梅北杏”之称。此外,梅花切花品种较少。为了使梅花在我国分布范围更为广泛,为了使梅花的栽培应用国际化,培育出大量的抗寒品种势在必行。

传统的梅花品种选育和品质改良多采用实生苗选种、杂交育种等,这些方法周期长、偶然性大、消耗大量人力物力,且受季节限制,同时在性质改良上局限性很大。而现代化的生物技术,特别是植物基因工程的应用则可以克服传统育种方法的局限性,可以使我们在较短的育种周期内获得大量符合我们要求的植株。植物基因工程技术在保持品种的其他性状相对稳定的基础上,能够利用外源基因对其所控制的性状进行定向改良,从而为培育梅花新品种提供了新的途径。

要获得转基因植物,最重要的前提是要建立遗传转化体系所需的植株再生体系。目前梅花再生体系的建立还存在较大的难度,目前只有从樱李梅系的‘美人’梅叶片再生出不定芽,并获得完整植株,所以有关梅花遗传转化成功的报道非常有限。目前只有一篇关于梅花遗传转化的报道,Mei Gao et al.(2010)以梅花品种‘Nanko’的未成熟子叶作为遗传转化受体,利用体细胞胚发生途径,经农杆菌侵染、共培养、选择培养、萌发培养、增殖培养和生根培养,转化GUS报告基因并得到抗性植株。这篇报道采用梅花未成熟子叶作为转化受体材料,通过体细胞胚发生途径,建立了一个遗传转化体系并且得到了抗性植株,但是转化效率极低,而且体细胞胚的诱导对于未成熟子叶的大小有严格的要求,当未成熟子叶为2-3mm长的时候,诱导效率最高,小于或者大于2-3mm的时候诱导效率均很低,这对于外植体的采样时间有严格要求,一年只能够采样一次,而且未成熟的果实容易腐烂不易保存,不能周年进行细胞培养和生产;并且在遗传转化的过程中,未成熟子叶经侵染和共培养后延迟筛选7d,这势必导致假阳性率高,转化效率低,这些都不利于转化。目前,国内外还没有关于以梅花成熟子叶为受体进行遗传转化的成功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以梅花成熟子叶再生体系为基础,通过农杆菌介导的方法,建立一种梅花遗传转化体系,该体系不需要通过胚发生途径,直接获得转基因植株。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农杆菌介导的梅花成熟子叶直接再生体系的遗传转化方法,其步骤包括遗传转化及植株鉴定,其特征在于,以梅花成熟子叶作为遗传转化的受体材料,不经过体细胞胚发生途径,通过直接的器官发生途径获得转化植株,其步骤经预培养、农杆菌侵染、共培养、选择培养、成苗培养和生根培养,将GUS报告基因和正义PmCBFb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利用抗生素进行抗性筛选,通过GUS化学染色或PCR检测筛选得到转基因植株,其步骤如下所示:

1)预培养:将消毒后梅花成熟子叶接种到成熟子叶再生培养基中,置于24±2℃,光照强度为20001x光下预培养0-5d;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农业大学,未经华中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1615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