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层结构多孔化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15792.0 | 申请日: | 2012-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821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李耀星;梁亚东;陈求索;龙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电器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32B3/24 | 分类号: | B32B3/24;B32B27/28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持衡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5107 | 代理人: | 欧阳波 |
地址: | 541004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层 结构 多孔 聚酰亚胺 薄膜 及其 制造 方法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孔薄膜制造技术,具体为一种多层结构多孔化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制造方法。
(二)背景技术
多孔膜可用作过滤膜、分离膜及电池隔膜等,多孔膜的性能决定了相关产品的质量。
聚酰亚胺的性能优良,耐热性高,其熔点高于分解温度,多孔化聚酰亚胺薄膜早就投入使用。但多孔化聚酰亚胺膜在厚度低于15微米时,膜的强度过低,使用时的可靠性差,使用寿命过低。要确保薄膜的强度就必须有一定的厚度,故现多孔化聚酰亚胺膜的厚度一般为15~25微米。而厚度的增加,就是加长了孔隙的通道,直接增加了介质通过孔洞通道的阻力,影响多孔膜的透气性等性能。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设计一种多层结构多孔化聚酰亚胺薄膜,薄膜分为大孔层和小孔层,或者是两大孔层夹一小孔层;小孔层可以薄至1微米,用于阻隔某些介质的通过,大孔层可以做得更厚,但孔洞更大,从而保证了全部介质容易通过,同时也保证了膜的强度。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上述多层结构多孔化聚酰亚胺薄膜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设计的多层结构多孔化聚酰亚胺薄膜,包括多孔化聚酰亚胺薄膜,其特征在于由孔径不同的双层或3层构成,即为由一层大孔聚酰亚胺层和一层小孔聚酰亚胺层构成,或者是由两层大孔聚酰亚胺层夹一层小孔聚酰亚胺层构成。
双层结构的本薄膜,其中的大孔聚酰亚胺层中含有的孔平均孔径为0.15~6微米,厚度为5~100微米,小孔聚酰亚胺层中含有的孔平均孔径为0.01~0.15微米,厚度为1~5微米;所述三层结构的本薄膜,其中的2层大孔聚酰亚胺层中含有的孔平均孔径为0.15~6微米,厚度分别为5~50微米,小孔聚酰亚胺层中含有的孔平均孔径为0.01~0.15微米,厚度为1~5微米。
上述本发明的多层结构多孔化聚酰亚胺薄膜的制造方法为:用二元有机酐、二元有机胺合成聚酰胺酸树脂溶液并加入不同粒径的2种或3种成孔物料得到2种或3种复合聚酰胺酸树脂溶液,复合流涎成2层或3层的薄膜后经双向拉伸、亚胺化,所得薄膜经酸洗除去成孔物料,得到多层结构的多孔化聚酰亚胺薄膜。
其中二元有机酐和二元有机胺的摩尔比为1∶1,所用二元有机酐为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联苯四酸二酐(s-BPDA)、二苯酮四酸二酐(BTDA)、氧联苯四甲酸二酐(ODPA)及双酚A二醚二酐(BPADA)中的任一种或者任几种;二元有机胺为4,4′-二氨基二苯醚(4,4′-ODA),3,4′-二氨基二苯醚(3,4′-ODA),对苯二胺(PDA),间苯二胺(mDA),3,3′-二苯砜二胺,4,4′-二苯砜二胺中的任一种或者任几种。
成孔物料为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镁、碳酸镁或碱式碳酸镁中的任一种或者任几种。
成孔物料分为粗料和细料,粗料平均粒径为0.1~5.0微米,细料平均粒径为0.01~0.1微米。制备双层结构膜时,用2种成孔物料,一种为粗料,另一种为细料。制备三层结构膜时,用一种细料一种粗料,或者用一种细料和两种不同的粗料。成孔物料的用量为与之相配的二元有机酐、二元有机胺质量之和的0.25~2倍,优选为成孔物料质量为与之相配的二元有机酐、二元有机胺质量之和的0.43~1倍。
所用溶剂为N,N′-二甲基乙酰胺、N,N′-二甲基甲酰胺、N-甲基吡咯环酮中的任一种或任几种。所用溶剂的质量为二元有机酐、二元有机胺和成孔物料总质量的4~19倍。
本发明多层结构多孔化聚酰亚胺薄膜的制造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I、备料
分别配备2种或3种树脂溶液用料;
每种树脂溶液用料按摩尔比为1∶1称取二元有机酐和二元有机胺;称取成孔物料,其质量为二元有机酐、二元有机胺质量之和的0.25~2倍,优选为0.43~1倍;称取溶剂,其质量为二元有机酐、二元有机胺和成孔物料总质量的4~19倍。
对于2种树脂溶液用料其中一种成孔物料为平均粒径0.01~0.1微米的细料,另一种为平均粒径0.1~5.0微米的粗料;对于3种树脂溶液用料其中一种成孔物料为粒径0.01~0.1微米的细料,另两种为相同或不同的平均粒径0.1~5.0微米的粗料。
II、制备树脂溶液
在2个或3个反应釜中分别使用步骤I称取的物料、制备不同的树脂溶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电器科学研究院,未经桂林电器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1579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奶瓶
- 下一篇:开关柜及其导电连接结构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