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层结构多孔化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15792.0 | 申请日: | 2012-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821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李耀星;梁亚东;陈求索;龙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电器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32B3/24 | 分类号: | B32B3/24;B32B27/28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持衡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5107 | 代理人: | 欧阳波 |
地址: | 541004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层 结构 多孔 聚酰亚胺 薄膜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多层结构多孔化聚酰亚胺薄膜,包括多孔化聚酰亚胺薄膜,其特征在于:
由孔径不同的双层或3层构成,即为一层大孔聚酰亚胺层和一层小孔聚酰亚胺层构成,或者是由两层大孔聚酰亚胺层夹一层小孔聚酰亚胺层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结构多孔化聚酰亚胺薄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双层结构多孔化聚酰亚胺薄膜,其大孔聚酰亚胺层平均孔径为0.15~5微米,厚度为5~100微米,小孔聚酰亚胺层平均孔径为0.01~0.15微米,厚度为1~5微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结构多孔化聚酰亚胺薄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三层结构的多孔化聚酰亚胺薄膜,其中的2层大孔聚酰亚胺层平均孔径为0.15~5微米,厚度分别为5~50微米,小孔聚酰亚胺层平均孔径为0.01~0.15微米,厚度为1~5微米。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多层结构多孔化聚酰亚胺薄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用二元有机酐、二元有机胺以及2种或3种不同粒度的成孔物料合成得到2种或3种复合聚酰胺酸树脂溶液,复合流涎成2层或3层结构的薄膜,进行双向拉伸、亚胺化,所得薄膜经酸洗除去无机成孔物料,得到多层结构的多孔化聚酰亚胺薄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层结构多孔化聚酰亚胺薄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二元有机酐和二元有机胺的摩尔比为1∶1,所用二元有机酐为均苯四甲酸二酐、联苯四酸二酐、二苯酮四酸二酐、氧联苯四甲酸二酐及双酚A二醚二酐中的任一种或者任几种;二元有机胺为4,4′-二氨基二苯醚,3,4′-二氨基二苯醚,对苯二胺,间苯二胺,3,3′-二苯砜二胺,4,4′-二苯砜二胺中的任一种或者任几种。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层结构多孔化聚酰亚胺薄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成孔物料为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镁、碳酸镁或碱式碳酸镁中的任一种或者任几种;
成孔物料分为粗料和细料,粗料平均粒径为0.1~5.0微米,细料平均粒径为0.01~0.1微米;制备双层结构膜时,用2种成孔物料,一种为粗料,另一种为细料;制备三层结构膜时,用一种细料一种粗料,或者用一种细料和两种不同的粗料;成孔物料的用量为与之相配的二元有机酐、二元有机胺质量之和的0.25~2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层结构多孔化聚酰亚胺薄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成孔物料质量为与之相配的二元有机酐、二元有机胺质量之和的0.43~1倍。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层结构多孔化聚酰亚胺薄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用溶剂为N,N′-二甲基乙酰胺、N,N′-二甲基甲酰胺、N-甲基吡咯环酮中的任一种或任几种;所用溶剂的质量为二元有机酐、二元有机胺和成孔物料总质量的4~19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电器科学研究院,未经桂林电器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1579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奶瓶
- 下一篇:开关柜及其导电连接结构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