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冷却风扇压接装置的改良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14308.2 | 申请日: | 2012-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284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赵春辉;叶志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博泽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9/02 | 分类号: | B23P19/02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李明洁 |
地址: | 201814***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冷却 风扇 装置 改良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压接装置,尤其涉及汽车上电机和冷却风扇的压接。
背景技术
汽车上的冷却风扇和电机的装配为过盈配合联接,最小过盈量0.008mm,最大过盈量为0.028mm。冷却风扇和电机的压装过程是通过压接装置完成的。
目前使用的压接装置,是在水平底座上方平行布置一块支撑板,支撑板中心开设安装孔,支撑板上方布置呈阶梯圆盘形的下夹具,下夹具小端伸入安装孔内,与安装孔间隙配合,大端搁置在支撑板上、与支撑板之间通过锁紧螺栓固定,大端开设电机定位腔,小端中心开设通孔,通孔与电机定位腔相连通,通孔内布置一根支撑杆,支撑杆外径小于通孔内径,支撑杆的上端固定支撑头,支撑头顶部低于通孔顶部,下端固定在水平底座上,在下夹具两侧分别竖直配置导向柱和支撑螺栓,导向柱上端固定在支撑板上,下端装入水平底座的定位孔中、可在定位孔内上、下升降,支撑螺栓上端位于支撑板上方,下端旋紧在水平底座上,支撑螺栓中段上套装弹簧,弹簧两端分别抵压在支撑板和水平底座。下夹具上方同轴配置一个可垂直升降的上压头,其中心开孔、装入上导正销,上导正销的圆柱形头部竖直向下露出上压头底部。
压装时,电机搁置在下夹具的电机定位腔中,冷却风扇覆盖在电机上。上压头下移,上导正销插入风扇顶部开设的镶件孔内,上压头施压,支撑板在受压后带动下夹具下移,直至支撑头顶部与通孔顶部平齐,支撑板不再下移,上压头继续施压,将风扇镶件导入电机轴。
压接过程中对冷却风扇和电机的同轴度要求较高,压接时,冷却风扇的位置是由上导正销限定的,电机的位置是由下夹具限定的。同时由于下夹具和上导正销在压装过程中为运动部件,必须保证电机在下夹具的定位精度、下夹具在下行过程的导向精度、风扇在上导正销中的定位精度、上导正销在下行过程的导向精度、在装配位置上导正销与下夹具的对中精度这6个精度,才能确保冷却风扇和电机的同轴度。这就需要设计好工件和夹具的定位基准、精度要求和检测方法。
现有的压接装置存在以下三个缺陷:
一是下夹具下行过程中的导向精度是通过其一侧的导向柱保证的,在长期的使用中,导向柱会因磨损发生偏移,由于缺乏必要的检测工具,无法确定导向柱的偏移方向和具体的偏移量,不能及时校正,导致下夹具下行时的导向精度不够;
二是下夹具的定位精度是通过锁紧螺栓确定在支撑板上的,支撑板通过导向柱确定在水平底座上,当导向柱磨损后,也会导致支撑板移位、下夹具的定位精度不够;
三是由于不同型号的电机和冷却风扇需要不同的下夹具定位,在更换下夹具后,由于缺乏必要的检测工具和检测手段,无法确定新的下夹具和上导正销的对中精度。
因为现有的工装方案未能全面考虑以上工艺要求,容易造成压装过程中配合过盈量不均匀,压装过程不稳定,压入力过大,生产过程中压装报警率达到10%以上,造成了冷却风扇和电机的压装成本高,效率底,耗时间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了一种能够保证下夹具定位精度、下夹具下行过程中的导向精度,压装时上导正销和下夹具对中精度的冷却风扇压接装置的改良结构。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冷却风扇压接装置的改良结构,水平底座上方平行布置一块可升降的支撑板,支撑板中心开设安装孔,
支撑板上方布置呈阶梯圆盘形的下夹具,下夹具小端伸入安装孔内,大端搁置在支撑板上,大端开设安放电机的电机定位腔,小端中心开设通孔,通孔与电机定位腔相连通,下夹具与支撑板之间通过锁紧螺栓固定,
下夹具上方同轴配置一个可垂直升降的上导正销,上导正销的圆柱形头部竖直向下,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夹具的小端外径小于支撑板上的安装孔孔径,
下夹具的通孔中布置一根竖直顶杆,顶杆与通孔之间为间隙配合,
顶杆上端的端面中心突起顶头,顶头顶部低于通孔顶部,两者之间的高度差与支撑板的升降行程相匹配,
顶杆下端端部伸入水平底座、与水平底座之间为间隙配合,环形凸缘搁置在水平底座上,两者之间通过定位螺栓锁紧,
所述装置配备一根竖直的对中棒,其上、下端面分别开设同轴的对中孔,上对中孔与上导正销之间为间隙配合,下对中孔与顶头之间为间隙配合,对中棒一侧朝向对中孔的底部分别开设透气孔,对中棒的长度与电机装配后的高度相匹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博泽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博泽汽车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1430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