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公交车车门应急逃生开启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14028.1 | 申请日: | 2012-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360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李克旺;李亮;尹明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05F11/54 | 分类号: | E05F11/54 |
代理公司: | 天津佳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002 | 代理人: | 李益书 |
地址: | 300384 天津市西青区***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公交车 车门 应急 逃生 开启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公交车在突发紧急情况时,能快速开启车门使司乘人员逃生的车门驱动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驱动车门开启的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公交车在突发紧急情况时,打开车门使乘客逃生的方法是在车门上方的厢体上安装有一个旋转应急开关,欲打开车门要保证电气路系统还能正常使用的条件下利用气缸来驱动车门使其打开。当突发事件发生造成电器和气路系统失灵时,即便旋转该应急开关,闭合的车门也不会自动打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解决现有公交车在突发紧急情况时车门不能自动打开的问题,提供一种公交车车门应急逃生开启系统。考虑突发事件发生时车内电、气路系统可能失灵无法正常使用,为摆脱对车内电、气路系统的依赖,该系统是附于气缸上的机械驱动装置,它以人手拉力为动力,在紧急情况发生时快速驱动车门打开。
本发明提供的公交车车门应急逃生开启系统,是在原有车门驱动气缸的机体上增加用于紧急情况发生时快速驱动车门打开的机构。该系统由连杆机构、软连接拉动装置构成,连杆机构包括摇杆、连杆和滑套,连杆机构以气缸缸体作为机座,摇杆的一端与气缸缸体的尾部铰接,摇杆的另一端与连杆的一端铰接,连杆的另一端与滑套铰接,滑套用于推动气缸杆向外移动,连杆机构中取连杆或摇杆为原动件;软连接拉动装置包括一个拉绳,拉绳的一端与连杆机构中的原动件固定连接,拉绳中部与气缸放气阀门上的开启杆连接,拉绳的另一端装一拉环,置于车门上部适当位置,便于人手操作。
所述的连杆机构为了使其输出到滑套上的驱动力方位合理,采用以过气缸体轴线的铅垂面为对称面、对称设置于气缸体两侧的两套对称连杆机构。
同时在作为原动件的连杆上附设有一个用于省力的延伸臂,软连接拉动装置中拉绳的一端与延伸臂的末端固定连接,拉绳的末端设有一个拉环。
在紧急情况发生时,人的拉力通过拉环作用于拉绳上,它将发生两个有序动作,第一,驱动放气阀门打开,使气缸体活塞前端内气体与外界平衡;第二,通过连杆机构中的滑套驱动气缸中的气缸杆向外移动,使与车门一体的大杆摆杆摆动,将车门快速打开,实现车门开启。
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开启系统是一个独立系统,不受车自身电、气路系统正常与否的影响,适应于任何特殊情况下使用;
2、结构对称设计,稳定性好;力学性能好,具有增力功能,驱动省力,快捷;
3、采用绳索软驱动、顺序驱动,结构简单,成本低,可在现有公交车上直接改造,易于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车门应急逃生开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中,1.放气阀,2.拉绳,3.气缸缸体,4.摇杆,5.连杆、延伸臂,6.滑套,7.大杆摆杆,8.大杆,9.放气阀门开启杆,10.拉环。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的公交车车门应急逃生开启系统,是在原有车门驱动气缸缸体3上增加用于紧急情况发生时快速驱动车门打开的机构。具体由连杆机构、软连接拉动装置构成,连杆机构包括摇杆、连杆和滑套,连杆机构以原气缸缸体3作为驱动机构的机座,驱动机构对称设计,分布于气缸体两侧,构成以连杆5为原动件的摇杆滑块主体机构。摇杆4一端与气缸缸体3的尾部铰接,另一端与连杆5铰接,连杆5与滑套6铰接,滑套6套于气缸杆端部,用于推动气缸中的气缸杆向外移动。软连接拉动装置包括一个拉绳2,拉绳2的一端与连杆机构中的原动件固定连接,拉绳中部与气缸放气阀门1上的开启杆9连接,拉绳2的另一端装一拉环10,置于车门上部适当位置,便于人手操作。
为便于驱动和提高效率,在作为原动件的连杆5上设有一延伸臂,用于悬挂拉绳2。
在紧急情况发生时,人的拉力通过拉环10作用于拉绳2上,它将发生两个有序动作,第一,驱动放气阀门1打开,使气缸体活塞前端内气体与外界平衡;第二,通过连杆机构中的滑套6驱动气缸中的气缸杆向外移动,使与车门一体的大杆摆杆7摆动,将车门快速打开,实现车门开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理工大学,未经天津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1402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