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含有氯噻啉和联苯肼酯的增效杀虫组合物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14002.7 | 申请日: | 2012-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242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陈佛祥;冷忠国;朱刚;王礼文;蒋全鹏;张志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中迅农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N51/00 | 分类号: | A01N51/00;A01N47/24;A01P7/04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中正知识产权事务所 44231 | 代理人: | 张汉青 |
地址: | 516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含有 氯噻啉 联苯 增效 杀虫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杀虫组合物,具体地说是一种含有氯噻啉和联苯肼酯的增效杀虫组合物,用于防治果树蚜虫。
背景技术
氯噻啉,英文通用名称:imidaclothiz,化学名称:1-(5-氯-噻唑基甲基)-N-硝基亚咪唑-2-基胺。是一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其作用机理是对害虫的突触受体具有神经传导阻断作用,与烟碱的作用机理相同。
联苯肼酯,英文通用名称:bifenazate,化学名称:3-(4-甲氧基联苯基-3-基)肼基甲酸异丙酯。一种新型选择性叶面喷雾用杀螨剂,对螨的各个生活阶段有效。具有杀卵活性和对成螨的迅速击倒活性,对捕食性螨影响极小,非常适合于害虫的综合治理。对植物没有毒害。
不同农药品种的混配,是防治农业抗性害虫的常见方法。通过农药配方筛选,筛选出合理的配方,可有效提高实际防治效果,减少用药量,降低成本,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延长药剂的使用寿命,是害虫综合治理的重要手段。本发明人在大量的室内毒力筛选和大田药效试验的基础上,发现氯噻啉和联苯肼酯混配对果树蚜虫具有协同增效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将作用机理不同的氯噻啉和联苯肼酯进行混配,充分利用两者混配产生的增效作用,提供一种高效、低毒、低成本的农药杀虫组合物,用于防治果树蚜虫。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含有氯噻啉和联苯肼酯的增效杀虫组合物,以氯噻啉和联苯肼酯为有效成分,氯噻啉和联苯肼酯的质量份数比为20:1~1:20。
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加入助剂及赋型剂,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均知的生产工艺,制备成适合农业上使用的任意一种剂型,比较好的剂型是水分散粒剂、可湿性粉剂、水乳剂、悬浮剂。
所述助剂及赋型剂包括润湿剂、抗冻剂、消泡剂、分散剂、溶剂、乳化剂、填料等及其他有益于有效成分在制剂中稳定和发挥药效的已知物质,都是农药制剂中常用或允许使用的各种成分,并无特别限定,具体成分和用量根据配方要求通过试验确定。
本发明所描述的产物可以成品制剂的形式提供,组合物的成分也可以单剂的形式提供,使用前直接在罐或桶中混合,然后稀释至所需要的浓度。本发明组合物的施用频率和施用量随天气情况和作物状态变化而变化,可以通过使用适当的剂型达到防治的目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1、两种有效成分复配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提高了防治效果。2、两种有效成分复配,作用机理独特不存在交互抗性,降低了农药使用量,从而降低了成本和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有利于害虫抗性治理,其推广应用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内容作进一步详述,实施例中所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定,材料配方选择可因地制宜而对结果无实质性的影响。在这些实施例中,除另有说明外,所有百分比均为重量百分比。
生物测定实施例1:氯噻啉和联苯肼酯混配对柑橘蚜虫的室内毒力测定。
选择室内饲养的2代3龄幼虫,饥饿4-8h,选取50头幼虫。先用丙酮溶解原药,再稀释为5个系列浓度梯度。采用NY/T 1154.1-2006推荐的点滴法进行测定,将微量点滴器用溶剂清先,调节点滴器至备用状态。用毛笔选取整齐一致的试虫置于9cm培养皿中,接着用微量点滴器将药剂逐头点滴于试虫的虫体腹部,每头点滴药液0.1ul,以点滴0.1ul含有相应丙酮的处理为对照。将点滴后的试虫分别转移至培养室中正常培养。每处理5次重复,每重复试虫20头。
处理后24h调查试虫死亡情况(判断供试虫死亡标准是以针轻刺无自主反应),记录总虫数和死虫数。
根据调查数据,计算各处理的校正死亡率。并根据孙于沛法计算混剂的共毒系数(CTC值。)若对照死亡率<5%,不校正;对照死亡率在5%~20%之间,进行校正;对照死亡率>20%,试验需重做。
根据药剂浓度(mg/L)的对数值为自变量x,以校正死亡率的机率值为因变量y,分别建立毒力回归方程式,采用DPS软件计算单剂及各配比混剂的LC50及95%置信限、LC90及其混剂共毒系数,比较增效情况。
实测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LC50/供试药剂LC50)×100。
理论毒力指数(TTI)=A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A的百分含量 + B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B的百分含量。
共毒系数(CTC)=[混剂实测毒力指数(A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 ×1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中迅农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中迅农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1400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竹盐王老吉饮料及其生产方法
- 下一篇:航空地磁矢量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