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隔热耐腐蚀复合管板及其与换热管的连接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12817.1 | 申请日: | 2012-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642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黄争鸣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争鸣 |
主分类号: | F28F9/26 | 分类号: | F28F9/26;F28F1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439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隔热 腐蚀 复合管 及其 热管 连接 结构 | ||
1.一种隔热耐腐蚀复合管板及其与换热管的连接结构,管板上布满多数个管孔,换热管的两端均穿过管板上的管孔并与管板固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合管板由外至内依次由抗腐蚀层板、基板和隔热层复合而成,管孔在抗腐蚀层板一侧形成沉孔,在该沉孔内设置耐腐蚀封头,换热管的端部设在管孔内并盖有封头,介质经由该封头的内孔流入或流出换热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耐腐蚀复合管板及其与换热管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管板的沉孔为以下三种类型中的一种:
A、沉孔为通孔型沉孔,即抗腐蚀层板并未对沉孔内壁进行包覆,只是覆盖在基板的外表面;
B、沉孔为包覆型沉孔,即抗腐蚀层板延伸至沉孔内壁,并对沉孔的一部分内壁进行包覆;
C、沉孔为螺纹型沉孔,即在包覆型沉孔的基础上,在包覆住沉孔内壁的抗腐蚀层板上设有内螺纹,置于沉孔内的封头设有外螺纹,封头与沉孔之间通过螺纹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热耐腐蚀复合管板及其与换热管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孔型沉孔内壁具有以下两种结构形式中的一种:
A、在沉孔内壁设有内螺纹,置于沉孔内的封头设有外螺纹,封头与沉孔相互通过螺纹固定;
B、在沉孔内壁设有环形卡槽,置于沉孔内的封头外围设有相应的环形卡槽,封头与沉孔间通过设在环形卡槽内的橡胶圈或卡簧圈相互卡位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所述的隔热耐腐蚀复合管板及其与换热管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封头具有以下两种结构形式中的一种:
A、封头为设在介质入口处的上封头,上封头内壁处形成倒钩状的反向锥面,反向锥面的锥角θ0满足0°<θ0≤90°,进口端的换热管端口形成与该反向锥面相配合的内锥面,且内锥面的锥角θ满足0°<θ≤90°;
B、封头为设在介质出口端的下封头,下封头内壁处形成内锥面,出口端的换热管端口形成与该内锥面相配合的外锥面,且内锥面的锥角θ0满足0°<θ0≤90°,外锥面的锥角θ满足0°<θ≤9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耐腐蚀复合管板及其与换热管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板为金属板、陶瓷板、浸渍石墨板、玻璃钢板中的一种或其复合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耐腐蚀复合管板及其与换热管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抗腐蚀层板为石墨、陶瓷、氟橡胶、聚醚醚酮、聚酰亚胺、聚苯硫醚、聚醚酮、聚四氟乙烯、四氟乙烯与全氟(正)丙基乙烯基醚的共聚物、聚全氟乙丙烯、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 聚偏氟乙烯、聚三氟氯乙烯、聚氟乙烯、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偏氟乙烯的共聚物、偏氟乙烯与三氟氯乙烯共聚物、偏氟乙烯与六氟丙烯共聚物、四氟乙烯与乙烯共聚物、三氟氯乙烯与乙烯共聚物、偏氟乙烯与六氟异丁烯共聚物中的一种或其组合加工而成,其厚度在0.1mm至300mm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隔热耐腐蚀复合管板及其与换热管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封头由可用于抗腐蚀层板加工的石墨、陶瓷、耐腐蚀塑料、耐腐蚀金属、氟橡胶、耐腐蚀复合材料中的一种或其组合加工而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耐腐蚀复合管板及其与换热管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热层由硬质高分子泡沫板、石棉板、玻璃棉板、硅酸铝纤维板、复合硅酸盐板、复合硅酸铝镁板、多晶莫来石板中的一种或其组合构成,隔热层的厚度范围为0.1~300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耐腐蚀复合管板及其与换热管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热层和抗腐蚀层板表面覆盖有面层,面层厚度0.1~50m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耐腐蚀复合管板及其与换热管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合管板在沉孔内与耐腐蚀封头以及换热管端部之间通过封堵胶泥、过盈配合、密封圈、塑料焊、管螺纹中一种或以上的组合实现封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争鸣,未经黄争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12817.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