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船底载机与分置兜床配套紧身航母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10011767.5 申请日: 2012-01-02
公开(公告)号: CN103183121A 公开(公告)日: 2013-07-03
发明(设计)人: 杨开济 申请(专利权)人: 杨开济
主分类号: B63G11/00 分类号: B63G11/00;B64F1/02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100102 北京***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船底 分置兜床 配套 紧身 航母
【说明书】:

发明涉及一种船底载机与分置兜床配套紧身航母,是海空一体化良性协调综合效益显著的组合实体。

众所周知,现代航母业经近百年的演绎,却被抄作成为强权独霸和商业垄断,高价销售,并对用户实施后续保障供给的绑架勒索工具,以标新立异,追求技术刁钻不恰当的设计构想,人为制造技术高难,结构繁杂、材料要求苛刻,资金投入,保养维护费浩大,且误导诱入恶性受力,弄险玩火的牛角尖,凸显在载机在有限甲板上起飞降落险象环生、震恐万状,事故濒发,折腾着精英,非命着俊杰——本发明便应运而生。

为了排除上述弊端,本发明因地制宜,把海洋作为载机起飞着落平台,据势利导,提出在航母尾部工作坞(简称尾坞)伸出通海兜床,与头部工作坞(简称首坞)伸出通海浮床,把载机着落与起飞过程转移到海面进行。即采取可伸展机翅,改三轮为三撬支撑的船底载机,着落时,据尾坞指示信号,确定在海面上着落点,载机引颈挺腹敛翅,俯切海面,滞速切漂,一次或多次渐衰漂,直至冲量耗尽,成强弩之末,才停供油,漂搁于兜床里,实现软着落回收。起飞时,凭借首坞导轨斜度助动起飞获得临介速,离开浮床,切漂海面,长扬平直拉升,从容凌空。也使航母大幅度缩小甲板面积而紧身健体,形成良性协调、安全、有序、高效的组合实体。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一:

1)紧身航母,它的机库在甲板下面,首尾均有门与前后兜床与浮床相通。前端仍保留现行苏式翘首跨跃起飞格局,并在其左右两侧增设首坞,倾斜伸出供载机展翅起飞漂切海面的浮床;其后部尾坞也倾斜伸出用于载机敛翅着落切漂回收的兜床;

2)架船底载机,其机翅可伸展、收敛,其船底是定位并悬挂在机身梁架上的三个三角撑、立撑和斜撑,它们根部定位在“品”佈局三个撬板所贴附在的鸭胸似的腹板上。载机着落时,能引颈挺腹敛翅,俯切海面,滞速切漂,漂搁在兜床里,实施软回收,并缩颈收腹,紧贴机身;

3)兜床,由三条平行纵列导轨、隔板、床框、方格气垫和气囊组成。这三条导轨顶部有凹槽,分别与上述船底载机腹板上“品”字佈局的撬板底面冒出纵列磙珠珠顶相切相吻合,三条导纵列轨通过等距相间横列隔板交叉支撑,定位在床框里,其底部座落在方格气垫上。兜床依托尾坞,倾斜伸出,插入海面,并有气囊浮托。首坞的浮床与兜床一样,只是前端与海面齐平。

4)紧身航母的新格局,航母的功能效率常以载机单位时间起飞的批量架次来衡量。除保留苏式跨跃飞供特定使用外,还在翘首左右两侧增设首坞,伸展多条浮床,按顺序编号,建立1、3、5和2、4、6轮流开放起飞。同样扩大尾坞兜床数量也编号,实施轮流开放回收,提高航母的功效。

本发明的积极有益效果,通过如图-2所示,轮型载机硬着落与船底载机软着回收运行轨迹对比作定性解析,图中y-y座标表示载机重心的高度,x-x座标表示:s=tv,s为路程,t为时间,v为速度。F1为轮型载机运行曲线,其俯冲着落于甲板上时,轮胎缓冲可塑性极小,重心高度h变化甚微,且时间短暂急促,冲击应力集中,对连接部件引发巨大剪切力和扭矩——更为严重的是绊阻索,除了突发挣拉恶性受力,致使载机连接部件变形,撕裂甚至断折外,隐患难测:如果绊阻索操作不到位,失灵,可致载机难控坠海;如果绊阻索断裂,不仅载机失控横闯自毁,——绊阻索自身的回掸力,也所向披糜,刀斫斧切!——而船底型载机着落回收曲线F2,载机在辽阔海面选认航母尾坞的指示信号,引颈挺腹敛翅,俯切海面,船底压缩水面深度H和持续时间时和距离都显著超过h,把既定的突发冲量化整为零,给予分化,消除恶性负荷的后果,并采取滞速一次或多次渐衰切漂,直至冲量耗尽成强弩之长,才停止供油,载机便搁托于兜床里。

这种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对载机固有原生态的结构演绎改善,引发良性协调,产生综合积极效应,详情阐述如次。

现接合附图和实施例阐述本发明的组合配套方案和结构,其中:

图1-船底载机与分置兜床配套紧身航母的正、顶示意图

图2-载机轮型硬着落与船底型切漂回收运行轨迹对比示意图

图3-载机机翅伸展、收缩局部示意图

图4-载机船底正、顶及局部分解示意图

图4a-船底腹板挺撑分解示意图

图4b-船底腹板收腹分解示意图

图5-首尾坞浮床兜床起飞着落佈局正、顶示意图

图5a-兜床与浮床贮存侧视图

图中:A-轮型载机,A1-展翅船底载机,A2-敛翅船底载机,A3-腹板,A4-撬板,A5-三角撑架,A6-立撑,A7-斜撑,A8-上轴承座,A9-下轴承座,A10-中夹钳,A11-尾夹钳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开济,未经杨开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1176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