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碟形弹簧机构在复合模具中应用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10339.0 | 申请日: | 2012-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540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蒋鹏;伟韡;胡福荣;杨勇;曹飞;余光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机电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21D37/12 | 分类号: | B21D37/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弹簧 机构 模具 应用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碟形弹簧机构的应用方法,尤其是一种在复合模中,通过复合碟形弹簧机构提供压料、校正力并实现卸料功能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复合模具主要依靠螺旋弹簧进行复位和卸料。螺旋弹簧结构简单,可用行程大,但是许用载荷小,导向性差,不能提供校正力,主要用于普通的复位和卸料功能。近年来,随着生产制造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高端模具,尤其是自动化生产的模具,越来越多的使用氮气弹簧。氮气弹簧本质上是一种阻尼氮气缸,其能承受的载荷大,行程长,导向稳定,但是结构复杂,价格较高,耐高温能力差。对于手动生产的简单冲模,聚氨酯的使用也较多,其结构简单,但是行程不可调整,且不耐高温,只能用于冷作模具。碟形弹簧稳定性好,载荷大,但是行程较小,需要增加导向装置,提高了结构复杂程度,一般主要应用于机械设备中。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螺旋弹簧负载小,导向性差;氮气弹簧结构复杂,价格高,且不耐高温的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方法,该方法能在切边、冲孔和校正工序复合模具中,尤其是高温下工作的模具中,实现压料、校正和卸料等功能。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复合碟形弹簧机构在模具中应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复合碟形弹簧机构包含压板,导向杆,碟形弹簧组和导向套筒四个部分。其特征在于碟形弹簧组套在导向杆上,导向杆末端与导向套筒内壁连接,导向套筒底部与导向杆头部共同压住碟簧组,而压板则将整个弹簧机构固定于所需模具上。根据所需载荷和行程所用碟形弹簧数目和组合方式可以调整。 导向套筒最大外径和导向杆头部外径相等且等于45mm;导向套筒内径与导向杆间隙不小于0.2mm。
导向杆随着碟形弹簧的伸缩在导向套筒内滑动,且在整个工作过程中,导向杆进入套筒深度为hr大于5mm。
导向杆与导向螺杆相连;导向螺杆尾部带有螺纹且与校正上模连接,并将校正上模悬挂在上模座内。
先将弹簧机构安装在上模座内,再将压板把导向套筒压紧,保证只在竖直方向上下滑动;且压板低于模具表面高度hd=2mm;导向套筒上表面与上模座表面高度差hg为1-2 mm。弹簧最大行程Sm=37.5mm,其预压行程Sy>5mm。弹簧在预压状态最大伸长ht0=124.5mm,此状态下锻件飞边E与凹模刃口D距离hs0≥20mm。锻件切边完成后锻件进入凹模刃口内部的行程大于15mm。
本发明可以应用于复合模具中,实现压料、校正和卸料等功能。与其他弹簧结构相比,在保证所需行程的前提下,可提供较高的载荷,且结构简单,导向稳定,工作可靠,便于安装和使用。可广泛使用于复合模具,尤其是自动化生产的模具,不需在设备上增加顶出装置,即可实现自发的压料、校正和卸料等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复合碟形弹簧的结构图;
图2是图1复合碟形弹簧的俯视图;
图3是复合碟形弹簧在模具中的安装图;
图4是图3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发明一个实施的载荷曲线图;
图6所示为校正上模接触锻件时,各部件位置示意图;
图7是开始切边时弹簧机构位置图;
图8是校正完成时弹簧机构位置图;
图9是图8中II的局部放大图;
图10为本发明中几个主要参数的函数关系;
图11是卸料示意图;
图12表示连续冲程内几个典型函数的关系。
具体实施
在图1中,(3)导向杆的末端B在(1)导向套筒的内壁C做上下滑动。(3)导向杆插入(2)碟形弹簧的内孔中,(2)碟形弹簧上端由(1)导向套筒底面D压住,下端由(3)导向杆的头部E托住。(13)压板将(1)导向套筒压住。导向套筒最大外径和导向杆头部外径相等且等于45mm,以确保将整个弹簧机构作为整体安装使用。(11)锁块通过(12)螺钉与(3)弹簧机构的导向杆连接,以便将弹簧机构锁在一起,便于运输和存放。当弹簧机构装入模具之中后,(11)和(12)被拆除。工作过程中,(3)导向杆在(1)导向套筒内孔中滑动,保证两者间隙δ1,其值为0.2mm-0.5 mm。导向杆与碟形弹簧内径间隙δ2为0.4 -0.8mm。图2为图1的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机电研究所,未经北京机电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1033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煤饼捣固技术
- 下一篇:一种复合手套及其生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