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交流电动机的速度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09176.4 | 申请日: | 2012-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838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0 |
发明(设计)人: | 江头洋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2P21/14 | 分类号: | H02P2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 代理人: | 何立波;张天舒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交流电动机 速度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交流电动机的速度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下述技术,即,在交流电动机的速度控制装置中,在将q轴电压成分从q轴电流控制器向q轴电压限制器输出的情况下,使q轴电压限制器的输入输出值通过减法器而得到其偏差,从而求出q轴电压饱和量,根据q轴电压饱和量求出d轴电流指令修正量,并对d轴电流进行修正。由此,根据专利文献1,即使在交流电动机中速度成为高速旋转的情况下,也可以抑制与转速成正比增加的稳态感应电压饱和的发生,因此,可以提高交流电动机的控制稳定性。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50749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速度控制装置中,为了抑制稳态感应电压饱和,而利用全部作为q轴电压限制器的输入输出值的偏差求出的q轴电压饱和量,求出d轴电流指令修正量。即,可以认为进行的是针对包含稳态电压成分和过渡电压成分的q轴电压饱和量,假定为过渡电压成分足够小的修正(校正)。
但是,在q轴电压饱和量中的过渡电压成分的比例变大为无法忽视的程度的情况下,如果相对于d轴电流进行假定为过渡电压成分足够小的修正(校正),则该校正容易成为d轴电流(磁通轴电流)的过补偿。如果引起d轴电流(磁通轴电流)的过补偿,则可能使交流电动机的电动机扭矩衰减。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获得一种交流电动机的速度控制装置,其可以抑制磁通轴电流的过补偿。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实现目的,本发明的1个侧面所涉及的交流电动机的速度控制装置具有电流控制器,该电流控制器将交流电动机的电流分解为旋转的正交2轴坐标上的2个成分、即磁通轴电流和扭矩轴电流,并对它们各自进行比例积分控制,该交流电动机的速度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扭矩轴电压限制器,其将从扭矩轴电流控制器输出的扭矩轴电压成分,限制为小于或等于规定的值,该扭矩轴电流控制器对扭矩轴电流进行比例积分控制;第1减法器,其根据从所述扭矩轴电流控制器输出的扭矩轴电压成分和从所述扭矩轴电压限制器输出的扭矩轴电压指令,求出扭矩轴电压饱和量;校正部,其利用由推定器推定出的扭矩轴过渡电压饱和量,对所述求出的扭矩轴电压饱和量进行校正;第1积分器,其对所述校正后的扭矩轴电压饱和量进行保存;磁通轴电流指令修正器,其根据所述保存的扭矩轴电压饱和量和正交2轴坐标的旋转角速度,求出磁通轴电流指令修正量并输出;以及第2减法器,其从磁通轴电流指令中减去所述磁通轴电流指令修正量,求出磁通轴电流指令修正指令并输出。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由于可以针对用于求出磁通轴电流指令修正量的扭矩轴电压饱和量进行校正,以减少过渡电压饱和量的影响,所以可以抑制磁通轴电流指令修正量过度地变大,可以抑制磁通轴电流的过补偿。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速度控制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中的校正部的结构的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1中的推定器的结构的图。
图4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1的效果的图。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中的推定器的结构的图。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2中的校正部的结构的图。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中的校正部的结构的图。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速度控制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3中的推定器的结构的图。
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3中的推定器的结构的图。
图11是表示基本形式所涉及的速度控制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12是表示基本形式所涉及的速度控制装置的动作的图。
图13是表示基本形式所涉及的速度控制装置的动作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速度控制装置的实施方式。此外,本发明并不受本实施方式限定。
实施方式1
首先,在对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速度控制装置进行说明之前,对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速度控制装置的基本形式进行说明。使用图11,对基本形式所涉及的速度控制装置900的结构进行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0917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石墨烯纳米带的制造方法、MOSFET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标定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