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旋转电机转子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08796.6 | 申请日: | 2012-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939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朝贺崇;杉山智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2K1/22 | 分类号: | H02K1/22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 代理人: | 宋丹氢;张天舒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旋转 电机 转子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涉及一种旋转电机转子。
背景技术
例如,JP11-98733A(下文称为专利文献1)中披露了一种周知的电动机转子。专利文献1中所披露的转子包括转子铁芯,转子铁芯通过层叠多个磁性钢板形成,并且于磁性钢板的层叠方向用一对端板夹住转子铁芯。使在一个轴向端处包括凸部的电动机轴穿过转子铁芯和端板。然后,将保持螺帽紧固于电动机轴的另一轴向端,从而利用一对端板相对电动机轴保持转子铁芯。
根据专利文献1中所披露的电动机转子,于端板的各自端部处形成环形阶部。另外,使缠绕于定子铁芯的绕组在径向向外方向弯折。所以,形成于各端板外周缘与绕组内周面之间的气隙增大,这导致相对于端板的磁链减少。抑制端板处出现的过电流,从而改进了电动机的运转效率。
然而,根据专利文献1中所披露的电动机,使绕组于径向向外方向弯折。因此,使容纳定子的壳体尺寸增大。另外,因为使绕组弯折,可能损坏绕组的涂层,这导致定子制造困难。
另一方面,根据专利文献1中所披露的电动机,用端板保持转子铁芯的两个端面,因而,在伴随转子旋转而在转子铁芯处产生离心力的状态下,克服转子的离心力牢固地保持转子铁芯。
为了克服转子的离心力而牢固地保持转子铁芯,要求增大各端板的刚度。因此,考虑增加端板的厚度。
然而,在增加各端板厚度的情况下,制造端板的压制载荷也要增大,这导致成型尺寸精度的降低以及用于制造端板的压制机大型化。此外,在这种情况下,形成端板的冲压模具耐久性降低,从而,由于冲压模具的更换频度加快而导致制造成本增加。
因此,对于旋转电机转子而言,需要使其小型化并能容易制造。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一种用于旋转电机的转子,该转子布置成面对定子,并且可旋转方式安装于壳体,该转子包括:芯体,其通过于转子旋转轴方向层叠多个芯板而形成;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其于芯板的层叠方向布置于芯体的两个端面;以及固定件,其将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固定于芯体,以由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保持芯体,其中,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中的至少一个由在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厚度方向重叠的多个构成部件形成。
根据上述披露内容,至少一个端板由在厚度方向层叠的多个构成部件形成。因此,多个构成部件各自的厚度小于由单个板件形成的周知端板的厚度。因此,可以减小构成部件处所产生的过电流,同时,避免了旋转电机大型化,或者,避免了旋转电机的制造困难,由此旋转电机的运转效率得以改善。另外,在层叠的多个构成部件的总厚度等于由单个板件所形成周知端板的厚度的情况下,减小了构成端板的多个构成部件各自的压制载荷,而没有降低端板的刚度。因此,避免了端板形成尺寸精度降低,并且可避免用于制造端板的压制机大型化。此外,提高了用于多个构成部件的压制模具的耐久性,这导致压制模具制造成本降低。
多个构成部件由彼此不同的材料形成。
据此,设置成面对芯体的构成部件由非磁性金属材料形成,而设置成远离芯体的构成部件由低成本金属材料形成,而不用考虑磁性材料或非磁性材料。既能减少至端板的磁漏,也能实现端板制造成本的降低。
多个构成部件中面对芯体的第一部分由铝和铝合金任意之一形成。
据此,减少了至端板的磁漏,并且增强了旋转电机的性能。避免了由铝或铝合金形成的多个构成部件因压制成型时的畸变(distortion)而被磁化。因此,进一步减少了至端板的磁漏。
多个构成部件中布置成最远离芯体的第二部分的外径小于多个构成部件中面对芯体的第一部分的外径。
据此,进一步减少了至芯体的磁漏,从而,增强了旋转电机的运转效率。另外,因为面对芯体的构成部件外径并没有减小,避免了芯体的保持力减小。
多个构成部件各自包括环形形状以及于周向以预定间距布置的多个通孔。
多个构成部件包括第一构成部件至第四构成部件,以及,第三构成部件和第四构成部件各自的内周面直径小于第一构成部件和第二构成部件各自的内周面直径。
第三构成部件和第四构成部件各自包括于周向布置的多个通孔,形成于第三构成部件的多个通孔与形成于第四构成部件的多个通孔于厚度方向重叠,形成于第一构成部件的多个通孔与形成于第二构成部件的多个通孔于厚度方向重叠,在周向上,于厚度方向重叠的第一构成部件所形成多个通孔的每一个与第二构成部件所形成多个通孔的每一个,布置在第三构成部件所形成两个彼此相邻通孔之间、以及第四构成部件所形成两个彼此相邻通孔之间。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爱信精机株式会社,未经爱信精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0879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